sòng shùn shī fù jī qìng yuàn jì zhào ān jié xià ǒu chéng èr sòng
送顺师赴积庆院寂照庵结夏偶成二颂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文彦博 (wén yàn bó)

原夏南归寂照庵,潜移性海入华严。
从来野寺门风拙,频与西堂受小参。
西堂旧有牧牛图,七祖真容列座隅。
虽是宗门粗浅法,从粗入细到无余。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yuán xià nán guī jì zhào ān , qián yí xìng hǎi rù huá yán 。
cóng lái yě sì mén fēng zhuō , pín yǔ xī táng shòu xiǎo cān 。
xī táng jiù yǒu mù niú tú , qī zǔ zhēn róng liè zuò yú 。
suī shì zōng mén cū qiǎn fǎ , cóng cū rù xì dào wú y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夏天初秋的时候,我来到寂静的照庵,心神默默地进入了广大而深邃的佛性海洋,融入了庄严华美的佛法修行之中。
这座野外的寺庙一直以来门庭冷落,风采不够,我常常来到西堂参加简单的修行仪式。
西堂里有一幅古老的牧牛图,七位祖师的真容在座位的角落里排列着。
虽然宗门的法理浅陋,但是通过由浅入深的修行,最终达到无有余地超越世俗。



总结: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到达一个名为照庵的寺庙,在那里进行了深入的佛法修行。寺庙原本荒凉冷落,诗人经常去西堂参加简单的仪式。在西堂,他看到了一幅古老的牧牛图,描绘了七位祖师的真容。尽管宗门的法理尚不完善,但诗人通过不断由浅入深的修行,最终达到了无有余地超越尘世的境地。

赏析:: 这首《送顺师赴积庆院寂照庵结夏偶成二颂》是文彦博创作的古诗,表达了对顺师赴积庆院寂照庵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佛法修行的崇敬之情。
第一颂描述了寂照庵的宁静和虔诚,将其比喻为“性海入华严”,强调了修行之地的神圣性。诗中提到寺门风拙,突出了这个地方朴素无华的特点,表现出了一种真诚和朴素的佛教信仰。送别的情感也从中透露出来。
第二颂则描写了西堂的一幅牧牛图和七祖的法像,这些都是佛教寺庙中常见的元素。虽然宗门法术“粗浅”,但修行者依然“从粗入细到无余”,表现出对佛法的不懈追求和信仰。
标签: 抒情、咏物、佛教、送别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文彦博介绍:🔈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历御史、转运副使、知州判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平章军国事,拜太师,封潞国公。哲宗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徽宗崇宁间预党籍,後追复太师,谥忠烈。一生更事仁、英、神、哲四朝,洊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余年。着有《潞公集》四十卷。《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三、《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文彦博诗六卷,以明嘉靖五年平阳王溱刻《文潞公文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锡畴、瞿熙邦校本(简称季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补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 查看更多>>

文彦博的诗:

文彦博的词:

相关诗词:

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 其七 (èr shí jiǔ rì míng bái ān zhǔ jì miè zhī rì yòng yù dé xiàn qián mò cún shùn nì wèi yùn zuò bā jì qí qī)

朝代:宋    作者: 释德洪

余生老变衰,复卧痴爱病。
默观颠倒因,聊复自随顺。
负暄庆生辰,自诳倚年运。
偶然吐文章,朽木生芝菌。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颂寄实师顺师 (sòng jì shí shī shùn shī)

朝代:宋    作者: 文彦博

传闻二禅伯,共是一家风。
悟处头头悟,通时事事通。
西堂入妙用,寂照舍真空。
更有青青竹,菩提法眼中。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东庵广福禅院 (dōng ān guǎng fú chán yuàn)

朝代:宋    作者: 许应龙

十年不到雪峰山,寂寂春风昼掩关。
千载祖师无尽意,门前流水绿回环。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动物

白云庵 (bái yún ān)

朝代:宋    作者: 释元照

道人倦逢迎,结庵就岩穴。
静爱山头云,空蒙如积雪。
随风亦卷舒,触石更明灭。
却忆古人诗,祗可自怡悦。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送弥陀实师访积庆西堂顺老 (sòng mí tuó shí shī fǎng jī qìng xī táng shùn lǎo)

朝代:宋    作者: 文彦博

好去三摩地,相逢两会家。
禅心究实际,慧眼绝空花。
闻在东林日,常烹北苑茶。
愿将甘露味,余润济河沙。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偶成 其二 (ǒu chéng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夏竦

保庇孤根逄圣主,矜修晚节顺天机。
空门自有清凉地,不向红尘议是非。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次韵奉酬通判姚郎中宴望湖楼过昭庆院暮归偶作 (cì yùn fèng chóu tōng pàn yáo láng zhōng yàn wàng hú lóu guò zhāo qìng yuàn mù guī ǒu zuò)

朝代:宋    作者: 苏颂

山半楼台绕曲堤,水风当夏却炎威。
常思遍览前朝迹,自恨劳生暇日稀。
偶到上方凭槛久,怳如员峤蹑云飞。
白莲旧社空遗址,有几人从此路归。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嘉禾百咏 寂照庵 (jiā hé bǎi yǒng jì zhào ān)

朝代:宋    作者: 张尧同

寂灭跏趺地,灯光照四时。
高僧穿地脉,此意少人知。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赠草庵禅师 (zèng cǎo ān chán shī)

朝代:宋    作者: 王禹偁

阳山山下草庵深,寂寂香灯对远岑。
莫怪相看总无语,坐禅为政一般心。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送别 序文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 (huì yì sì sòng wáng shǎo yǐn fù chéng dōu)

朝代:唐    作者: 杜甫

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
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
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晚钟。
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