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guó zǐ líng hú bó shì fù xīng yuán jìn shěng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刘禹锡 (liú yǔ xī)

相门才子高阳族,学省清资五品官。
谏院过时荣棣萼,谢庭归去踏芝兰。
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伯仲到家人尽贺,柳营莲府递相欢。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xiāng mén cái zǐ gāo yáng zú , xué shěng qīng zī wǔ pǐn guān 。
jiàn yuàn guò shí róng dì è , xiè tíng guī qù tà zhī lán 。
shān zhōng huā dài yān lán wǎn , zhàn dǐ jiāng hán xuě shuǐ hán 。
bǎi zhòng dào jiā rén jìn hè , liǔ yíng lián fǔ dì xiāng huān 。

送國子令狐博士赴興元覲省

—— 劉禹錫

相門才子高陽族,學省清資五品官。
諫院過時榮棣萼,謝庭歸去踏芝蘭。
山中花帶煙嵐晚,棧底江涵雪水寒。
伯仲到家人盡賀,柳營蓮府遞相歡。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xiāng mén cái zǐ gāo yáng zú , xué shěng qīng zī wǔ pǐn guān 。
jiàn yuàn guò shí róng dì è , xiè tíng guī qù tà zhī lán 。
shān zhōng huā dài yān lán wǎn , zhàn dǐ jiāng hán xuě shuǐ hán 。
bǎi zhòng dào jiā rén jìn hè , liǔ yíng lián fǔ dì xiāng hu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相门才子高阳族,学历清高达五品官。
谏院曾荣耀枝叶,现辞谢庭踏芝兰。
山中花朵隐没烟雾,江水在栈道底流寒。
伯仲皆回家人庆贺,柳营莲府互相欢庆。

全诗概括:诗中描绘了一位出身高贵的才子,他在相门出身,成绩优秀,官职高达五品,是一位清廉高官。曾经在谏院任职,荣耀不凡,但如今已离去,归隐田园,追求清雅的生活,踏着芳香的芝兰。诗人运用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回到家中,亲友纷纷前来贺喜,共同庆贺和欢聚。整首诗意境高远,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友谊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诗人以送别令狐博士为题材,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之情。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精致的描写展现了令狐博士的卓越才华和崇高品德,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感慨和祝愿。
第一联写令狐博士的家世和官职,将其归属于高阳族,是相门才子,学校的清资达到了五品官,显露出他的才华和品德超群。谏院之职是负责审查政策建议的机构,而“谏院过时荣棣萼”表明令狐博士曾在谏院中有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赏识。而“谢庭归去踏芝兰”则暗示他即将回家,走上了清雅之路。
第二联以山水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送别令狐博士的场景。山中花朵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夕阳下显得格外美丽。江水在栈道下流淌,冰雪寒冷,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这里的景物描写丰富,充满了诗意和意象,突显了送别时的美好景色。
第三联表现了令狐博士的归来和家人的欢迎。伯仲是家人的称呼,诗中写伯仲“到家人尽贺”,表现了家人对他的期盼和喜悦。柳营和莲府是地名,暗示了令狐博士回到家乡的场景,递相欢则展现了欢迎的热烈氛围。
标签: 抒情、送别、山水、家庭欢聚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刘禹锡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爲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谿洞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爲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徵入爲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爲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 查看更多>>

刘禹锡的诗:

相关诗词:

送郄先辈归觐华阴 (sòng xì xiān bèi guī jìn huá yīn)

朝代:唐    作者: 李洞

桂枝博得凤栖枝,欢觐家僮舞翠微。
僧向瀑泉声里贺,鸟穿仙掌指间飞。
休停砚笔吟荒庙,永别灯笼赴锁闱。
骚雅近来颓丧甚,送君傍觉有光辉。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送王国博赴江南提刑 其二 (sòng wáng guó bó fù jiāng nán tí xíng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魏野

江南刑省到时和,十郡应从宴乐多。
自有山迎兼水送,清阴不断胜清歌。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泸南玉帐曹国博再知类省举 (lú nán yù zhàng cáo guó bó zài zhī lèi shěng jǔ)

朝代:宋    作者: 释居简

除却倚门憔悴兄,关心国子老先生。
近看西蜀群仙籍,远赴南丰一瓣盟。
久矣倚公如敌国,怀哉得士胜长城。
蜀江万派朝宗水,峭绝泸川砥柱横。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 (sòng mǎ yuán wài bài guān jìn shěng)

朝代:唐    作者: 钱起

二十为郎事汉文,鸳雏骥子自为羣。
笔精已许台中妙,劒术还令世上闻。
归觐屡经槐里月,出师常笑棘门军。
莫言来往朝天远,看取鸣鞘入断云。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赠令狐博士 (zèng líng hú bó shì)

朝代:唐    作者: 张籍

头白新年六十余,近闻生计转空虚。
久为博士谁能识,自到长安赁舍居。
骑马出随寻寺客,呼儿散写乞钱书。
古来贤哲皆如此,应是才高与衆疎。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送苏赵叟赴省试 (sòng sū zhào sǒu fù shěng shì)

朝代:宋    作者: 陆游

关路谁非观国宾,此君肝胆独轮囷。
故家遗俗欲坠地,博士议郎方要人。
久矣扁舟弄江月,往哉駸马踏京尘。
敕中墨色如鸦湿,日待东归一笑新。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辄申贺赠 (guó zǐ liǔ bó shì jiān lǐng tài cháng bó shì zhé shēn hè zèng)

朝代:唐    作者: 权德舆

博士本秦官,求才帖职难。
临风曲台净,对月璧池寒。
讲学分阴重,斋祠晓漏残。
朝衣辨色处,双绶更宜看。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輙申贺赠 (guó zǐ liǔ bó shì jiān lǐng tài cháng bó shì zhé shēn hè zèng)

朝代:唐    作者: 皇甫曾

博士本秦官,求才帖职难。
临风曲台净,对月碧池寒。
讲学分阴重,斋祠晓漏残。
朝衣辨色处,双绶更宜看。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 (sòng táo xiǎn qì jǔ jīng nán jìn shěng)

朝代:唐    作者: 岑参

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
何必世人识,知君轻五侯。
采兰度汉水,问绢过荆州。
异国有归兴,去乡无客愁。
天寒楚塞雨,月净襄阳秋。
坐见吾道远,令人看白头。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 (tóng lè tiān sòng líng hú xiàng gong fù dōng dōu liú shǒu)

朝代:唐    作者: 刘禹锡

尚书劒履出明光,居守旌旗赴洛阳。
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
衙门晓辟分天仗,宾幕初开辟省郎。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