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shān sì cì bái wén lín yùn sān shǒu qí sān
疏山寺次白文林韵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孙觌 (sūn dí)

黄花翠竹小丛林,卧听南山白石音。
螘鬬已空遗垤在,蜗跧终恋故庐深。
掀髯一笑追前谬,礼足同参看此心。
且向疏山结香火,人生莫受二毛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huáng huā cuì zhú xiǎo cóng lín , wò tīng nán shān bái shí yīn 。
yǐ dòu yǐ kōng yí dié zài , wō quán zhōng liàn gù lú shēn 。
xiān rán yī xiào zhuī qián miù , lǐ zú tóng cān kàn cǐ xīn 。
qiě xiàng shū shān jié xiāng huǒ , rén shēng mò shòu èr máo q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黄色的花朵簇拥着翠绿的竹子,形成一片小小的丛林,我躺在其中倾听着南山白石的声音。
螘蝈之间的争斗已经结束,留下了战场的痕迹。蜗牛的蛮劲终究还是喜欢它故居的深处。
掀开胡须,轻笑着追寻过去的错误,明白礼节的重要性,大家心意相通。
暂且在幽深的山间结交朋友,守护着香火,不让世俗之事侵扰我们的生活。
总结:这篇古文描绘了一个黄花翠竹小丛林里的宁静景象,其中穿插了对螘蝈、蜗牛的比喻,反映了守旧与追求新事物的矛盾心理。最后表达了守护清静生活,不受世俗纷扰的决心。

赏析:
孙觌的《疏山寺次白文林韵三首 其三》是一首富有禅意的古诗。该诗共分三节,每节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第一节描述了一片黄花翠竹的小丛林,诗人在其中卧听南山的白石发出的声音。这里的黄花翠竹和南山白石都是典型的自然景物,通过倾听它们的声音,诗人进一步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妙。
第二节提到了螘鬬和蜗跧,这些词汇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事物的变迁。螘鬬已经不再争斗,但它们的垤依然留在那里,蜗跧则一直留恋着故庐的深处。这里反映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去的留恋之情。
第三节中,诗人掀髯一笑,表示他对前面的感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愿意与他人共同追求这种心灵上的境界。他提到结香火,意味着他愿意在疏山结众人一同修行,追求内心的净化和升华。最后两句"人生莫受二毛侵"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身养性的坚守,不受外界杂念的侵扰。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孙觌写的《疏山寺次白文林韵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孙觌介绍:🔈

孙觌(一○八一~一一六九),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一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又中词科(《重修毗陵志》卷一一),爲秘书省校书郎(《鸿庆居士集》卷三二《与吴世范帖》)。钦宗即位,由国子司业擢侍御史,以论太学生伏阙事,出知和州。未几召试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金兵破汴京,曾草降表(以上《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七、四三、六二、七一)。高宗即位,以降表事斥罢,归州安置。未几再试中书舍人。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平江府。历试给事中、吏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三年,出知温州,改知平江府,以扰民夺职,提举鸿庆居。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起知... 查看更多>>

孙觌的诗:

孙觌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