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zhōng hán shí qí yī
山中寒食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林逋 (lín bū)

方塘波绿杜蘅青,布谷提壶已足听。
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fāng táng bō lǜ dù héng qīng , bù gǔ tí hú yǐ zú tīng 。
yǒu kè xīn cháng hán jù bà , jù wú yōng fù sàn yōu jī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方塘水波荡漾,映绿了杜蘅花的青翠。
布谷鸟高举着壶,它的歌声已经足够动听。
有位客人刚品尝完冰凉的饮品,放下了冰镇的器具,
倚靠在梧桐树下,懒散地翻阅着幽深的经书。

全诗概括:这首诗以描绘方塘、杜蘅、布谷鸟和梧桐为主线,表达了清新宜人的景象。诗中还隐含着一位客人品味寒饮后的闲适时光,同时又以阅读经书的场景凸显了幽静的氛围。整体描写清丽、意境深远,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山中寒食 其一》赏析:
这首诗是林逋创作的,描述了山中的寒食节日景象。寒食节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人们会到山野间进行祭祀和踏青活动。
首句描写了山中的景色,"方塘波绿杜蘅青"。方塘的水波荡漾,水面上杜蘅(一种水生植物)青翠欲滴,这种描写带有清新的自然风光感。
接下来的句子"布谷提壶已足听"提到了"布谷",这是形容布谷鸟的鸣叫声,意味着大自然的声音充满了山谷。"提壶已足听"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他已经倒满酒壶,可以悠闲地欣赏这美好的景色和自然的声音。
接下来的两句"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则描写了诗人和他的朋友在山中共度寒食节。"有客新尝寒具罢"表明有客人来到,品尝了寒食的美食,意味着友情和聚会。"据梧慵复散幽经"中的"梧"指的是梧桐树,梧桐树下通常是人们聚会、谈笑风生的场所。"慵"表示懒散,"复"表示再次,"散幽经"则指的是散步于山中幽静之地,共享诗意和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山中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欢聚活动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和友情的热爱,充满了宁静和愉悦的情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林逋写的《山中寒食》系列:

本文作者林逋介绍:🔈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後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只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 查看更多>>

林逋的诗:

林逋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