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jū sān shǒu qí èr
山居三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守卓 (shì shǒu zhuó)

孤猿瘦鹤冷相看,百衲三衣任岁寒。
未拟将心求别佛,曾因拨草见幽兰。
谁为虚谷呼能应,自许无弦密可弹。
若谓本来无一物,知公亲被祖师谩。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gū yuán shòu hè lěng xiāng kàn , bǎi nà sān yī rèn suì hán 。
wèi nǐ jiāng xīn qiú bié fó , céng yīn bō cǎo jiàn yōu lán 。
shuí wèi xū gǔ hū néng yìng , zì xǔ wú xián mì kě tán 。
ruò wèi běn lái wú yī wù , zhī gōng qīn bèi zǔ shī mà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孤猿和瘦鹤彼此冷冷地相互凝视,百衲三衣穿戴着随随便便应对着岁寒。
他从未打算将自己的心灵寄托于佛陀,但曾因拨开草丛而见到一株幽兰。
有谁能在虚谷中呼应他,他自认为自己的琴弦是没有能力弹奏出隐秘的音律。
如果有人说世间本来没有一物存在,他深知这只是祖师对他的无礼嘲讽。
总结:这篇古文描述了一个孤独自傲的人物,他独自居住在幽谷中,与猿猴和鹤鸟为伴。他身着朴素,坦然面对岁月的寒冷。他内心不求依靠佛教来超脱,但偶然间却感受到了一丝幽兰的美好。他自视为孤独者,认为自己的琴音无法感应虚谷之谜。对于世间的存在与虚无之说,他对祖师的批评并不附和。整个文章展现了一个独立坚韧的个性,坚持自我,并不受他人的嘲讽与影响。

赏析:: 这首诗《山居三首 其二》是由释守卓创作的,表达了禅宗僧侣对自然和心灵的思考。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述了自然景物、心灵境界以及对于物我关系的领悟。
首节描写了孤独的猿和瘦弱的鹤相对而望,它们仿佛是在寒冷的岁月中互相交流,暗示着禅宗僧侣在寂静的山居生活中,与自然相融合,感受生命的孤独与坚韧。
第二节中,诗人提到了自己的修行生活,三衣百衲象征了禅宗僧侣的朴素生活,任岁寒则表现了他们对于苦难的坚忍。但在这坚持中,他们并没有寻求外在的安慰或救赎,而是坚守内心的宗教信仰,拨草见幽兰,看到了内心的美好和神圣。
最后一节深入探讨了“虚谷”和“一物”的观念,这是佛教中关于物我关系和空性的哲学思考。诗人表达了对于这些哲学问题的思索,强调了内在的宁静和本性的虚空,与外在世界的虚妄相对立。
标签: 写景、抒情、禅宗、哲学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守卓写的《山居三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2 首名为《山居三首 其二》的诗:

本文作者释守卓介绍:🔈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监懃禅师请居第一座。後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爲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所附介谌撰《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守卓诗,以《语录》中《偈颂》部分编爲第一卷,散见... 查看更多>>

释守卓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