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én zōng huáng dì wǎn shī shí shǒu qí yī ○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文同 (wén tóng)

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
饮池无善效,頮水有遗辞。
仙仗朝三后,蕃仪集四夷。
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shǐ zhù zhōu tán rì , rén yōu qǐ guó shí 。
yǐn chí wú shàn xiào , huì shuǐ yǒu yí cí 。
xiān zhàng cháo sān hòu , fān yí jí sì yí 。
cóng jīn hé yǔ luò , cháng xiè fèng tái bē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史祝周坛日,人们在忧虑杞国的时候。
在饮用池水中没有发现好的效果,而在頮水中却有留下别离辞别的言辞。
仙仗(仙人的车队)早晨出行,迎接他们的有三位后妃,四方的蛮夷都前来朝拜。
从今以后,黄河和洛水长久地向东流,凤台悲伤哀怨。



总结:

这段古文描写了史祝在周坛祭祀的一天,当时人们为杞国的处境感到忧虑。饮用池水无效,只有在頮水中留下别离辞别的言辞。仙人们早晨出行,受到三位后妃的迎接,并有四方蛮夷前来朝拜。之后,黄河和洛水将长久地向东流,凤台也因此悲伤哀怨。

赏析:这首诗以抒发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之情。诗中以史祝周坛日为背景,表现了仁宗皇帝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诗人描绘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失序,以及君主对国家兴衰的忧虑。诗中运用了水的意象,通过描述饮池和頮水,表现了对国家治理无效和君臣之间的隔阂。仙仗和蕃仪的描绘,突显了当时朝廷的奢靡和虚荣,与民众的疾苦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悲愁之情,寓意着国家的衰败和颓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文同写的《仁宗皇帝挽诗十首》系列:

本文作者文同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佑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历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後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 查看更多>>

文同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