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yè huái zǐ gé fēng sēng
秋夜怀紫阁峯僧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鲍溶 (bào róng)

满山雨色应难见,隔涧经声又不闻。
紫阁夜深多入定,石台谁为扫秋云。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mǎn shān yǔ sè yìng nán jiàn , gé jiàn jīng shēng yòu bù wén 。
zǐ gé yè shēn duō rù dìng , shí tái shuí wèi sǎo qiū yún 。

写景 抒情

秋夜懷紫閣峯僧

—— 鮑溶

滿山雨色應難見,隔澗經聲又不聞。
紫閣夜深多入定,石臺誰爲掃秋雲。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mǎn shān yǔ sè yìng nán jiàn , gé jiàn jīng shēng yòu bù wén 。
zǐ gé yè shēn duō rù dìng , shí tái shuí wèi sǎo qiū yú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满山的雨色很难看到,隔着涧谷传来的经声也再听不见。在深夜里,我在紫阁中常常沉浸于静谧之中,石台上又有谁能将秋云扫清呢?

全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叹和对宁静思考的渴望。诗人觉得山中雨色和经声都如此遥远,似乎无法亲临体验。而在夜深人静之时,他却常常在紫阁里静坐冥想,意境深远。诗中石台扫秋云,显得有些超脱尘俗,可能是借景抒发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整首诗通过表现山中景色和夜间静思之景,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之美。

赏析:这首诗是鲍溶创作的《秋夜怀紫阁峯僧》。诗人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一种幽静、宁静的境界。诗中写雨后的山色,通过“满山雨色应难见”一句,展现出山林的幽深,雨水的洗涤,使得山色更加清新宜人,但也让人感觉到它的隐匿。
与此同时,诗中的“隔涧经声又不闻”表现了僧人修行的虔诚,他们在山间僻静之地默默修行,离尘不染,即使有流水的声音也无法干扰他们的冥想。这种意境加强了整首诗的宁静感。
最后两句“紫阁夜深多入定,石台谁为扫秋云”则着重描绘了僧人的修行场所。紫阁和石台是僧人的隐居之所,夜深时,他们更加专注于入定冥想,不受外界干扰,仿佛能够扫清秋天的云雾,使心境更加纯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鲍溶介绍:🔈

鲍溶,字德源,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集五卷,今编诗三卷。 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韦瓘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查看更多>>

鲍溶的诗:

相关诗词:

怀紫阁隐者 (huái zǐ gé yǐn zhě)

朝代:唐    作者: 贾岛

寂寥思隐者,孤烛坐秋霖。
梨栗猨喜熟,云山僧说深。
寄书应不到,结伴拟同寻。
废寝方终夕,迢迢紫阁心。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雪中送僧还竹阁 其一 (xuě zhōng sòng sēng huán zhú gé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释永颐

白公竹阁云生晚,城市人归夜雪平。
灯在北高峯顶上,塔如千尺玉长檠。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长孙霞李溟自紫阁白阁二峯见访 (zhǎng sūn xiá lǐ míng zì zǐ gé bái gé èr fēng jiàn fǎng)

朝代:唐    作者: 贾岛

寂寞吾庐贫,同来二阁人。
所论唯野事,招作住云邻。
古寺期秋宿,平林散早春。
漱流今已矣,巢许岂尧臣。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题南岳般若寺 (tí nán yuè bān ruò sì)

朝代:唐    作者: 齐己

诸峯翠少中峯翠,五寺名高此寺名。
石路险盘岚霭滑,僧窗高倚泬寥明。
凌空殿阁由天设,遍地杉松是自生。
更有上方难上处,紫苔红藓遶峥嵘。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题僧壁 (tí sēng bì)

朝代:唐    作者: 徐夤

香厨流瀑布,独院锁孤峯。
绀发青螺长,文茵紫豹重。
卵枯皆化燕,蜜老却成蜂。
明月留人宿,秋声夜着松。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饭枕峯 其一 (fàn zhěn fēng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王十朋

门外峯如枕,宜眠清净身。
禅僧自面壁,谁是枕峯人。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喜入兰陵望紫阁峯呈宣上人 (xǐ rù lán líng wàng zǐ gé fēng chéng xuān shàng rén)

朝代:唐    作者: 李益

薙草开三径,巢林喜一枝。
地宽留种竹,泉浅欲开池。
紫阁当疎牖,青松入坏篱。
从今安僻陋,萧相是吾师。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遣怀 (qiǎn huái)

朝代:宋    作者: 陆游

许国区区不自胜,秋风空羡下鞲鹰。
青云夜叹初心误,白发朝看一倍增。
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
头颅自揣今如此,尚欲闲寻紫阁僧。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草堂肖遥寺 (cǎo táng xiào yáo sì)

朝代:宋    作者: 李章

罗什留真嗣,重扉掩碧松。
邻僧来紫阁,远迳接圭峯。
雨气晴先润,庭阴午後浓。
依稀祖师意,瘦倚一枝筇。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紫阁 (zǐ gé)

朝代:唐    作者: 薛昌朝

阁下寒溪涨碧湍,阁前苍翠数峯环。
危梯续蹬穿松外,细竹分泉落石间(卷九作「前」)。
好鸟啁啾争唤客,乱云开合巧藏山。
独来应为禅僧笑,少有人能伴我闲。
(《类编长安志》卷三、卷九)。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