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
阊阖雄里閈,城阙壮规模。
贯渭称天邑,含岐实奥区。
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 -
鸾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
相和歌辞 登高丘而望远 ——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 张九龄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
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
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
土崩失天下,龙鬬入函谷。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
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
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 张九龄
君子体清尚,归处有兼资。
虽然经济日,无忘幽栖时。
卜居旧何所,休澣尝来兹。
岑寂罕人至,幽深获我思。
松涧聆遗风,兰林览余滋。
往事诚已矣,道存犹可追。
遗子後黄金,作歌先紫芝。
明德有自来,奕世皆秉彝。
岂与磻溪老,崛起周太师。
我心希硕人,逮此问元龟。
怊怅既怀远,沈吟亦省私。
已云宠禄过,况在华发衰。
轩盖有迷复,丘壑无磷缁。
感物重所怀,何但止足斯。 -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 崔湜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
烟霞肘後发,河塞掌中来。
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
奉和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 李峤
步辇陟山巅,山高入紫烟。
忠臣还捧日,圣后欲扪天。
迥识平陵树,低看华岳莲。
帝乡应不远,空见白云悬。 -
龙行踏绦气,天半语相闻。
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 刘宪
骊阜镇皇都,銮游眺八区。
原隰旌门里,风云扆座隅。
直城如斗柄,官树似星榆。
从臣词赋末,滥得上天衢。 -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 苏頲
仙跸御层氛,高高积翠分。
岩声中谷应,天语半空闻。
丰树连黄叶,函关入紫云。
圣图恢宇县,歌赋小横汾。 -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 张说
上阳柳色唤春归,临渭桃花拂水飞。
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光辉。
昨从分陕山南口,驰道依依渐花柳。
入关正投寒食前,还京遂落清明後。
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球。
渭桥南渡花如扑,麦陇青青断人目。
汉家行树直新丰,秦地骊山抱温谷。
香池春溜水初平,预欢浴日照京城。
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 -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 —— 张说
寒山上半空,临眺尽寰中。
是日巡游处,晴光远近同。
川明分渭水,树暗辨新丰。
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 -
奉和圣制温泉言志应制 —— 张说
温谷媚新丰,骊山横半空。
汤池薰水殿,翠木暖烟宫。
起疾逾仙药,无私合圣功。
始知尧舜德,心与万人同。 -
奉酬韦祭酒嗣立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呈诸留守之作 —— 张说
石涧泉虚落,松崖路曲回。
闻君北溪下,想像南山隈。
近念鼎湖别,遥思云嶂陪。
不同奇觏往,空覩斯文来。
岁後寒初变,春前芳未开。
黄蕤嫋岸柳,紫蕚折村梅。
尽室兹游玩,盈门几乐哉。
嗟留洛阳陌,梦诣建章台。
野失巢由性,朝非元凯才。
布怀钦远迹,幽意日尘埃。 -
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 —— 韦嗣立
幽谷杜陵边,风烟别几年。
偶来伊水曲,溪嶂觉依然。
傍浦怜芳树,寻崖爱绿泉。
岭云随马足,山鸟向人前。
地合心俱静,言因理自玄。
短才叨重寄,尸禄愧妨贤。
每挹挂冠侣,思从初服旋。
稻粱仍欲报,岁月坐空捐。
助岳无纤块,输溟谢末涓。
还悟北辕失,方求南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