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g rén pú jūn xī tí jǔ cān lǎo shī wù dào chàng hè sì shǒu qí sān
阆人蒲君锡提举参老师悟道唱和四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饶节 (ráo jié)

东西南北本来同,自有时人碍不通。
了後何妨三藏教,悟来那有五家宗。
学飞鵰鹗雄吞野,出腹麒麟要弄风。
到底输他真鼻孔,痴人空坐黑山中。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ōng xī nán běi běn lái tóng , zì yǒu shí rén ài bù tōng 。
le hòu hé fáng sān zàng jiào , wù lái nà yǒu wǔ jiā zōng 。
xué fēi diāo è xióng tūn yě , chū fù qí lín yào nòng fēng 。
dào dǐ shū tā zhēn bí kǒng , chī rén kōng zuò hēi shān zhō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东西南北本来是一样的,只是有时候人们彼此阻碍而无法通行。
等到了事情的结局,又何妨向三藏学习,悟道后哪里还有五家宗派的分别。
学习像飞鹰和雄鹰一样,吞噬猎物在野外飞翔,也可以像麒麟一样伸展身躯掌握风势。
到底输给他的是真正的智慧,痴人空坐在黑山之中。
总结:这段古文强调了天地间本无区别,人与人之间因为种种阻碍而产生了分别。结束后,强调要向三藏学习,摒弃宗派之争。并以飞鹰、雄鹰、麒麟的形象比喻智慧和力量,暗示只有真正的智慧才能胜出,而痴人却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

赏析:这首诗《阆人蒲君锡提举参老师悟道唱和四首 其三》是饶节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对宗教和修行的思考。诗人以宏观的视角观察了世界,东西南北被视为同一,强调了宇宙的整体性。然而,他指出人们的局限性,时人因为种种束缚而无法真正体悟宇宙之道。
诗中提到了“三藏教”,暗示了佛教的教义,但诗人认为悟道并不局限于某一宗教,不应被固有的信仰束缚。他认为,真正的悟道不受五家宗教的约束,是超越教派的。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修行者的境界。学飞鵰鹗雄吞野,出腹麒麟要弄风,这些意象表现了修行者的勇气和决心,他们追求超越常人的境界。
然而,诗的结尾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提到输给了“真鼻孔”,暗指修行者可能在追求境界的过程中陷入虚无或迷惑之中,最终成为“痴人”并“空坐黑山中”。这部分反映了诗人对修行的一种反思,警示修行者不要被虚幻的追求所迷惑,应当坚持真正的道路。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饶节写的《阆人蒲君锡提举参老师悟道唱和四首》系列:

本文作者饶节介绍:🔈

饶节(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少业儒,以诗游谒仕宦间。神宗时曾致书曾布,议论新法不合。後落发爲僧,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驻锡杭州灵隠寺,晚年主襄阳天宁寺,又居邓州香严寺。爲青原下十四世,香严海印智月禅师法嗣。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五。诗属江西诗派,有《倚松集》十四卷(《宋史·艺文志》),已佚。《直斋书录解题》着录《倚松集》二卷,有南宋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刻本(今残存八叶,藏上海图书馆),世以抄本流传。事见清光绪《抚州府志》卷八三,《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饶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倚松诗集》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抄本(简称朱本)、吴允嘉... 查看更多>>

饶节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