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g zhì shòu zhōu xiān jì zhī fǔ lóng tú sān shǒu qí èr
将至寿州先寄知府龙图三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郭祥正 (guō xiáng zhèng)

短帽轻衫信马蹄,只愁吟社爽襟期。
晓回谷口禽声软,寒束梅梢春思迟。
幸挹清标怜野逸,肯将孤愤累明时。
听公高论何由尽,应比醍醐灌漏巵。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duǎn mào qīng shān xìn mǎ tí , zhī chóu yín shè shuǎng jīn qī 。
xiǎo huí gǔ kǒu qín shēng ruǎn , hán shù méi shāo chūn sī chí 。
xìng yì qīng biāo lián yě yì , kěn jiāng gū fèn lèi míng shí 。
tīng gōng gāo lùn hé yóu jìn , yìng bǐ tí hú guàn lòu zhī 。

动物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翻译如下:

短帽和轻衫,坐在马背上,脚踏马蹄,只是担忧吟咏社交时,怀中的衣襟是否整洁。清晨回到谷口,听到鸟儿轻柔的歌声,寒意依然束缚着梅花枝头,而春意却迟迟未至。庆幸能够自得清雅的品味,怜悯那些被世俗所累的人,但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孤独愤怒累积到明天,却还要慎重考虑。倾听公卿高论,又何尽其数,恐怕只有将智慧如醍醐之珍宝,灌注到不尽的漏壶中去才能有所比拟。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吟咏和清雅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和名利的厌弃。他在自然中感悟春寒和鸟鸣,表现出高远的情怀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思。最后,诗人提到要倾听公卿的高论,意味着他希望从他人的智慧中汲取养分,但也认识到智慧之深如同醍醐,难以完全体会。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复杂的内心感受,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这首诗《将至寿州先寄知府龙图三首 其二》是郭祥正的作品,它属于抒情诗。以下是赏析:
郭祥正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即将抵达寿州的期待和对友人的寄托。诗人描述了自己短袖轻帽,骑着快马,只是担心自己的吟咏社会(文人聚会)是否如愿。这里,他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豁达,愿意与友人共同分享诗酒之乐。
接下来,诗人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早晨回到山谷口,野鸟的鸣叫声柔和,梅花枝条被冷寒束缚,这一景象充满了春日的宁静和柔情。这里,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思绪和情感。
在第三节中,诗人表达了对清雅、野逸生活的向往,愿意品味田园的宁静,不愿将自己的孤愤带入明朝的政治事务。他展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社会的疏离。
最后一节中,诗人说到愿意倾听友人的高论,但不知道如何完全领悟。这里,他展现了一种对友人智慧的敬仰,也表达了对友情和诗酒的珍视。
标签:
抒情、友情、自然景物、思乡情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郭祥正写的《将至寿州先寄知府龙图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郭祥正介绍:🔈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佑五年(一○五三)进士,爲德化尉。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御判官。六年,爲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爲桐城令。後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後,通判汀州。五年,摄守漳州。七年,因事勒停。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四年,致仕。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爲“真太白後身”。有《青山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 查看更多>>

郭祥正的诗:

郭祥正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