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shí shēng shū liú tí jūn yí jī shí tíng èr shǒu qí yī
和石声叔留题君仪基石亭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郭祥正 (guō xiáng zhèng)

高才摅远趣,凿石架危亭。
宿鸟依林白,春苗接海青。
云光随箒乱,泉响置琴听。
况得少陵句,宜镌座右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gāo cái shū yuǎn qù , záo shí jià wēi tíng 。
sù niǎo yī lín bái , chūn miáo jiē hǎi qīng 。
yún guāng suí zhǒu luàn , quán xiǎng zhì qín tīng 。
kuàng dé shǎo líng jù , yí juān zuò yòu pí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高才在远处寻求乐趣,凿石建造危峻的亭子。
夜宿的鸟儿栖息在青翠的林木间,春天的苗儿连绵接近蔚蓝的大海。
云光随着扫帚舞动而乱飘,泉水的潺潺声伴随着放置在琴上的音响。
何况能得到少陵的诗句,理应镌刻在座右铭屏风上。

全文

总结:

诗人描述了一个有高才士人远趣的景象,他在偏远之地凿石建起一座危亭。夜晚,林中白色的宿鸟栖息,春天,青苗与海水相连。云光飘散,泉声悦耳。最后,他希望能永久珍藏少陵的诗句,镌刻于屏风上。诗意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传统文化的赞美和珍视。

赏析::
这首古诗《和石声叔留题君仪基石亭其一》是郭祥正的作品,描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间景致。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
首先,诗人通过“高才摅远趣,凿石架危亭”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他将凿石建亭的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强调了文人雅士的高远情趣。
接着,诗中出现了“宿鸟依林白,春苗接海青”的描述,展现了山林中的宁静和春天的生机。宿鸟归巢,春苗生长,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
诗人通过“云光随箒乱,泉响置琴听”这一句,将自然界的美妙与音乐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音乐的愉悦。
最后,诗人以“况得少陵句,宜镌座右屏”来结尾,表达了对这幅美景的珍视之情。少陵句指的是诗人杜牧的诗作,意味着将这幅山水画卷永久珍藏在座右屏幕之上,以供欣赏。
标签:
写景、抒情、咏物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郭祥正写的《和石声叔留题君仪基石亭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郭祥正介绍:🔈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佑五年(一○五三)进士,爲德化尉。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御判官。六年,爲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爲桐城令。後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後,通判汀州。五年,摄守漳州。七年,因事勒停。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四年,致仕。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爲“真太白後身”。有《青山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 查看更多>>

郭祥正的诗:

郭祥正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