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jiāng xī xiāo shǎo qīng jiàn jì èr shǒu qí èr
和江西萧少卿见寄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徐铉 (xú xuàn)

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
金印不须辞入幕,麻衣曾此叹迷津。
卷舒由我真齐物,忧喜忘心即养神。
世路风波自翻覆,虚舟无计得沉沦。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shēn yáo shàng guó sān qiān lǐ , míng zài cháo zhōng èr shí chūn 。
jīn yìn bù xū cí rù mù , má yī céng cǐ tàn mí jīn 。
juàn shū yóu wǒ zhēn qí wù , yōu xǐ wàng xīn jí yǎng shén 。
shì lù fēng bō zì fān fù , xū zhōu wú jì dé chén lú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身在遥远的上国,距离朝廷有三千里之遥,我年方二十春已在朝中获得了名声。
我并不需要担任官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希望保持朴素的生活,因为我曾经在这里深深地叹息过错综复杂的世俗之迷。
我信奉卷舒自然的道理,将烦恼和喜悦抛之脑后,专心养护内心的宁静与神明。
世间的荣辱和风浪时常令人困顿不已,我乘坐的空舟仿佛无法找到脱困之法,注定只能陷入沉沦之中。



总结:

诗人身处遥远的地方,虽然年纪轻轻却在朝廷中有名声。他并不追求权位和名利,而是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然的真理。他看透了世俗的纷扰,忘却喜悦与烦恼,专心修炼自己的心灵。然而,世间的风波不断,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就像一艘虚舟,无法逃离沉沦的命运。

赏析::
这是徐铉的《和江西萧少卿见寄二首 其二》。这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情,以及在异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身遥上国三千里,但他的名字已在朝中传颂了二十个春秋,这反映了他在朝廷中的声望和地位。然而,他在朝中的地位虽高,但他并不以金印为荣,反而感到身在异地,对家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诗中的“金印不须辞入幕,麻衣曾此叹迷津”表现出诗人对于官场的淡然态度,更加注重真正的友情。他将心境沉浸在自然界中,表现出与世无争、舒展自然的心态。
最后两句“世路风波自翻覆,虚舟无计得沉沦”则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标签: 友情、思乡、人生观、感慨。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徐铉写的《和江西萧少卿见寄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徐铉介绍:🔈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於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於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於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查看更多>>

徐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