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ò yí yáng chéng èr shǒu qí yī
过宜阳城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邵雍 (shào yōng)

六国区区共事秦,疲於奔命尚难亲。
如何杀尽半天下,岂是关东没一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liù guó qū qū gòng shì qín , pí wū bèn mìng shàng nán qīn 。
rú hé shā jìn bàn tiān xià , qǐ shì guān dōng méi yī r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六国各自在自己的领地上侍奉秦国,劳累地奔波辛苦,但还是难以得到秦国的亲近。

如何能杀尽半个天下,怎么可能是说关东地区一个人都没有呢。



总结: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六国纷纷效忠秦国,但却无法得到真正亲近的困境。作者对于声称可以杀尽所有敌人的豪言壮语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样的夸大之词不可信。

赏析:这首诗是邵雍创作的《过宜阳城二首 其一》。该诗是一首抒发时局困境的七绝诗。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透露出对家国命运的担忧。下面进行详细的赏析:
诗人开篇以“六国区区共事秦”描绘了当时六国纷纷归附秦国的景象,用“区区”表达了六国的微弱和被逼迫的无奈。接着,他用“疲於奔命尚难亲”表达了六国被秦国所逼迫,不得不奔波劳苦,但仍然难以得到秦国的亲近。这两句反映出了当时六国的困顿和无奈。
在第三句中,“如何杀尽半天下”表达了诗人对秦国强大的不满和愤怒,暗指秦国的侵略行为。最后一句“岂是关东没一人”则表明诗人认为关东地区的人民都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对抗秦国的侵略,不应该无动于衷。
整首诗情感激昂,语言生动有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云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有着明确的抒发和警示作用,希望人们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对抗外敌。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邵雍写的《过宜阳城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邵雍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 查看更多>>

邵雍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