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ò tóng lú yì èr shǒu qí yī
过桐庐邑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张景修 (zhāng jǐng xiū)

隠君无姓字,何代至今存。
数里山为宅,两株桐是孙。
人烟半峰碧,溪水带潮浑。
多少来游客,茫茫蹋药根。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yǐn jūn wú xìng zì , hé dài zhì jīn cún 。
shù lǐ shān wèi zhái , liǎng zhū tóng shì sūn 。
rén yān bàn fēng bì , xī shuǐ dài cháo hún 。
duō shǎo lái yóu kè , máng máng tà yào gē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隐君没有姓氏和字号,究竟是哪一代的人至今依然留存。居住在几里之外的山中作为住宅,只有两株桐树成了他的后代。这里的人烟只占据了半山的青翠,溪水带着潮水一起流淌。有许多游客前来,茫茫然跋涉寻找药草的根。

赏析:: 这首古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展现了作者游历桐庐邑的景象。诗中以简洁的语言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宜人。作者以古朴、深沉的笔调描绘了桐庐邑的山川和环境,展示了作者与自然的交融。
首句“隠君无姓字,何代至今存。”隐喻了作者隐居自然之间,远离世俗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山川风景,以“数里山为宅,两株桐是孙。”展现了自然环境宜人之处,桐树被赋予人格化的特征,犹如家族的后代,与诗人共同栖息于此。
接着的两句“人烟半峰碧,溪水带潮浑。”通过描绘山色和澄澈的溪水,呈现出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自然的清幽和澹泊之美。最后两句“多少来游客,茫茫蹋药根。”则抒发了对游人的思索,暗示了这里自然幽静、宜游览,但也不失对人世浮华的冷眼观瞻。
标签: 描写自然景观、隐居生活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张景修写的《过桐庐邑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张景修介绍:🔈

张景修,字敏叔,常州(今属江苏)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神宗元丰末知饶州浮梁县(《石林诗话》卷中)。後两爲宪漕,五典郡符,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官终祠部郎中,年七十余卒。有《张祠部集》,已佚。事见《中吴纪闻》卷三。今录诗二十七首。 查看更多>>

张景修的诗:

张景修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