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ù zī zhèng diàn xué shì tè zèng guāng lù dài fū céng gōng wǎn cí èr shǒu qí yī
故资政殿学士特赠光禄大夫曾公挽辞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晁说之 (cháo yuè zhī)

选吏时无最,论兵世有书。
风神相门旧,胆气将坛初。
地轴尘埃转,天航津汉虚。
忠规子孙在,太史笔何如。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xuǎn lì shí wú zuì , lùn bīng shì yǒu shū 。
fēng shén xiāng mén jiù , dǎn qì jiāng tán chū 。
dì zhóu chén āi zhuǎn , tiān háng jīn hàn xū 。
zhōng guī zǐ sūn zài , tài shǐ bǐ hé r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选官时并非有绝对的最优选项,而讨论兵法却有不少经典之作。风神相门久经沧桑,胆气将坛初绽放。地轴转动,尘埃飞舞,天空航行于津汉之间虚幻莫测。忠诚之规矩传承于子孙后代,这让太史笔如何记载?
总结:这段文字主要探讨了在选官过程中没有绝对的最佳选择,而在讨论兵法方面却有不少经典著作。描述了风神相门经历久远,胆气将坛初露,地轴转动,天航津汉之间虚幻不定,忠诚之规矩传承于子孙后代,对此太史又该如何记载呢?

赏析::
这是晁说之的《故资政殿学士特赠光禄大夫曾公挽辞二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表达了对曾公的哀悼和赞颂,同时也探讨了官场中的风云变幻和忠诚的价值观。
首先,诗中提到了选官制度的不确定性,表示在选官时没有绝对的标准或最佳选择。这反映了官场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的现实情况。
接着,诗人提到了论兵的世界和书本中的知识。这表明曾公是一个有深厚学问和军事智慧的人物,他的品德和才智在官场中备受尊敬。
诗中还涉及到风神和胆气,这些是表现出曾公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坚韧和果断。他被认为是风神相门的传承者,这意味着他继承了前辈的政治智慧和经验。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宇宙和历史的变化,地轴的转动和天航的虚幻,这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变迁。但即使如此,忠诚的规范仍然传承给后代。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太史笔何如。这是在询问历史记录的价值和影响,暗示曾公的事迹应该被记录下来,以供后人学习和铭记。
标签:
抒情、咏志、颂扬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晁说之写的《故资政殿学士特赠光禄大夫曾公挽辞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晁说之介绍:🔈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佑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後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後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後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 查看更多>>

晁说之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