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bì yán sì lú shè nà ruì xiàng gé qí èr
登碧岩寺卢舍那瑞像阁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邹浩 (zōu hào)

我自南方稽首回,大千经卷出尘埃。
十方三世都圆了,卢舍那尊金色开。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wǒ zì nán fāng qǐ shǒu huí , dà qiān jīng juàn chū chén āi 。
shí fāng sān shì dōu yuán le , lú shè nà zūn jīn sè kā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我自南方低头行礼回来,心中所学千卷经书已超脱尘埃尘嚣。
十方世界、三世轮回都达到了完美的圆满,如来佛陀的金色身像显现。
总结:这段古文表达了作者从南方归来,修行有成,已经超越尘世的纷扰,通达了佛法的奥义,得以证悟十方世界和三世轮回的真理,同时也仰慕着卢舍那佛的崇高形象。

《登碧岩寺卢舍那瑞像阁 其二》是邹浩的一首佛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和对佛陀卢舍那的崇敬之情。这首诗的主题可以归纳为宗教虔诚和对佛教传统的推崇。
在这首诗中,作者回到南方,并提到自己阅读了大量的佛经,这表明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学问的积累。他强调了十方三世都已经圆满,这意味着佛法的普及和弘扬,以及佛陀的教导已经传遍了世界。
最后,诗中提到卢舍那尊金色的像,这是对佛陀的尊敬和崇拜之情的象征。金色的卢舍那像常常被视为佛教中的圣像,代表着智慧和慈悲。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深刻的宗教信仰,以及对佛教和佛陀的推崇之情。这种信仰和崇敬在佛教文化中是常见的主题,而这首诗则以简洁而充实的语言表达了这一情感。
标签:
宗教信仰、崇拜、佛教、卢舍那、金色像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邹浩写的《登碧岩寺卢舍那瑞像阁》系列:

本文作者邹浩介绍:🔈

邹浩(一○六○~一一一一),字志完,自号道乡,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哲宗元佑中爲太常博士,出爲襄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召对,除右正言,因忤章惇,并论罢立刘后,除名勒停,羁管新州。徽宗即位,添监袁州酒税,寻复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历吏部、兵部侍郎。崇宁元年(一一○二),又因忤蔡京,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江宁府,改杭、越二州,重理罢立后事,责衡州别驾,永州安置。後半年,除名勒停,窜昭州。四年,移汉阳军。五年,归常州。大观间复直龙图阁。政和元年卒,年五十二。有《道乡集》四十卷。《宋史》卷三四五、《东都事略》卷一○○、《咸淳毗... 查看更多>>

邹浩的诗:

邹浩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