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xiǎo shā tuó qí yī
大小沙陀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彭汝砺 (péng rǔ lì)

南障古北口,北控大沙陀。
土地稻粱少,岁时霜雪多。
古来常用武,今日许通和。
岂乏骠姚将,君王悟止戈。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nán zhàng gǔ běi kǒu , běi kòng dà shā tuó 。
tǔ dì dào liáng shǎo , suì shí shuāng xuě duō 。
gǔ lái cháng yòng wǔ , jīn rì xǔ tōng hé 。
qǐ fá piào yáo jiāng , jūn wáng wù zhǐ gē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南边有古老的北口城障,北方统辖着广袤的沙陀地区。这片土地产出的稻谷和粮食稀少,而且每年的时令中霜冻和雪寒较多。

古往今来,这里一直以来都依靠武力来维护秩序,但现今却希望实现与沙陀之间的和平相处。也许不再需要像古时那样凭借武力,因为今天的君王明白了和平可以使止戈收兵,不再需要像骠姚将军那样充斥战争之气。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城障与北方沙陀地区之间的情况。南方资源匮乏,而北方有强大的武力,但现在君王希望通过和平来解决问题,不再依赖战争。

赏析:这首诗《大小沙陀 其一》由彭汝砺创作,以叙述大沙陀地区的自然和历史情况为主题。以下是赏析:
诗人首先描述了南障古北口的地理背景,这是一个位于北方的地方,靠近大沙陀。通过这个地理背景,诗人为读者勾画出了一个荒凉而寒冷的北方景象。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了这个地区的特点,土地贫瘠,粮食稻谷不丰富,而霜雪的频繁出现使得农业生产更加困难。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了大沙陀地区的荒凉和恶劣环境。
然后诗人将注意力转向历史,提到了古代这里曾经以武力著称,而今天则是和平相处的时代。这个转折点强调了历史的变迁,以及人们如何摆脱了战争的阴影,实现了和平共处。
最后两句提到了“骠姚将”和“君王悟止戈”,表达了君主和将领在和平时期的决心,不再追求战争,而是追求和解与稳定。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彭汝砺写的《大小沙陀》系列:

本文作者彭汝砺介绍:🔈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神宗熙宁初,召爲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出爲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爲起居舍人,逾年迁中书舍人。以言事落职知徐州,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吏部尚书。因刘贽事出知江州,绍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爲枢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年五十四。着有《易义》、《诗义》及诗文五十卷(《宋史·艺文志》着录四十卷),已佚。後人收辑遗诗爲《鄱阳集》十二卷,编次多舛误重复。《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彭汝... 查看更多>>

彭汝砺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