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ú zhōu xī jiàn
滁州西涧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韦应物 (wéi yìng wù)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 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

唐诗三百首 初中古诗 写景 山水 抒情

滁州西澗

——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 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

  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韦应物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爲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复出爲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乾元间爲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爲洛阳丞。大历间历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爲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复出爲苏... 查看更多>>

韦应物的诗:

相关诗词:

(jù)

朝代:宋    作者: 吴羽

滁阳自昔称名垒,旧有东园枕滁水。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奉使西还早发小磵馆寄卢滁州迈 (fèng shǐ xī huán zǎo fā xiǎo jiàn guǎn jì lú chú zhōu mài)

朝代:唐    作者: 窦常

野棠花覆地,山馆夜来阴。
马蹟穿云去,鸡声出涧深。
清风时偃草,久旱或为霖。
试与惸嫠话,犹坚借寇心。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寄辛滁州 (jì xīn chú zhōu)

朝代:宋    作者: 周孚

江皋追送仅踰旬,节物俄惊一度新。
西涧潮生还值雨,南山雪尽正逢春。
遥知风韵如前辈,可有篇章忆故人。
拟向琅琊问幽事,两翁遗迹未埃尘。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送丁直谅赴西涧山长 其一 (sòng dīng zhí liàng fù xī jiàn shān cháng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王义山

西涧元来只是刘,叶公争取过台州。
退斋赤手来兴复,上水篙撑急向流。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 其二 (xì tí èr zhāng shù chú zhōu guān kuàng jì hàn lín jiù tóng yuàn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王禹偁

要见滁州谪宦情,信缘随俗且营营。
不夸两制词臣贵,多伴三班奉职行。
楼堞倚空乘月上,樽罍有酒对山倾。
昇沉得丧何须问,况是浮生已半生。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诗一首 (shī yī shǒu)

朝代:宋    作者: 苏舜钦

滁阳太守好山水,公余日醉羣山间。
滁峯环回秀相倚,作亭正对溪山前。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离滁阳 (lí chú yáng)

朝代:宋    作者: 潘阆

长亭黄叶正纷纷,一曲骊歌酒十分。
须信滁阳人有意,满城来送散参军。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送魏滁州 (sòng wèi chú zhōu)

朝代:宋    作者: 王洋

惠政从来到处宽,民心欢喜吏心寒。
醉翁亭畔霜初肃,酿酒泉邉菊未乾。
紫绶绣衣催传送,黄童白叟挽车看。
今君已是滁阳守,父老犹称魏长官。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jù)

朝代:宋    作者: 赵概

滁水西偏郡,丰山北际楼。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忆滁州幽谷 (yì chú zhōu yōu gǔ)

朝代:宋    作者: 欧阳修

滁南幽谷抱千峯,高下山花远近红。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