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 nàn dōng guī yī yùn hé huáng xiù cái jiàn jì
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徐铉 (xú xuàn)

戚戚逢人问所之,东流相送向京畿。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着战衣。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qī qī féng rén wèn suǒ zhī , dōng liú xiāng sòng xiàng jīng jī 。
zì gān zhú kè rèn lán pèi , bù liào píng mín zhe zhàn yī 。
shù dài huāng cūn chūn lěng luò , jiāng chéng jì sè wù fēi wēi 。
shí wēi dào sàng wú cái shù , kōng shǒu pái huái bù rěn gu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戚戚愁闷地遇到人们就问去往何方,东行的旅途中互相送别到京畿。
我自愿意追随客商,佩戴着兰花的香饰,却没想到卑微的平民也身着战争的战袍。
路旁的树带着荒村春天的冷寂,江水清澈,天色蔚蓝,雾气缭绕微弱。
时局动荡,道德沦丧,无才艺可施展,我空着手徘徊,不忍心回去。

全诗写出了作者在动荡时期的迷茫和困惑,他原本打算随商客而去,追求更好的前途,不料却发现平民百姓也被卷入战乱之中。荒村冷落,天下动荡,让他感到彷徨无措。面对局势的不安和个人的无力,他无可奈何地徘徊在原地,不愿回去,因为他也无法改变现实。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无奈和对社会困境的深切忧虑。

这首诗《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是徐铉创作的,它可以归纳为抒情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离乡背井、遭遇艰难和丧失归途的心情。
诗中的第一句 "戚戚逢人问所之" 意味着诗人离乡背井,不断地在他人中询问前程何在,显示了他的迷茫和无依感。"东流相送向京畿" 描述了他离开的方向,一路东行,似乎带着一丝期待。
"自甘追客纫兰佩,不料平民着战衣" 表达了诗人本来只是追求平凡幸福的人,但时局逼迫他不得不改变,从事军事,穿上了战袍,这种转变和不得已的选择让他感到痛苦。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 描绘了离乡的景象,冷落的春天、萧条的村庄、江水的清澈以及微薄的雾气,都强化了诗中的孤独和遥远。
最后两句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表现了诗人在时局动荡、危机四伏之际,感到自己无才无术,无法回归故乡,只能茫然徘徊。
标签:
- 抒情
- 边塞诗
- 人生困境
- 离乡背井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的诗:

本文作者徐铉介绍:🔈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於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於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於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查看更多>>

徐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