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qiū chéng yuán cháng qí yī
中秋呈元长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赵鼎 (zhào dǐng)

江上中秋月,天邉白髪翁。
一轮还自满,千里共谁同。
扰扰干戈後,栖栖羁旅中。
持盃那复问,一釂百分空。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jiāng shàng zhōng qiū yuè , tiān biān bái fà wēng 。
yī lún huán zì mǎn , qiān lǐ gòng shuí tóng 。
rǎo rǎo gān gē hòu , qī qī jī lǚ zhōng 。
chí bēi nà fù wèn , yī jiào bǎi fēn kō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江上中秋月,天边白发翁。
一轮还自满,千里共谁同。
扰扰干戈后,栖栖羁旅中。
持杯那复问,一釂百分空。
全文总结:在江边观赏中秋之夜的皓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孤独地自我欣赏,心中充满感慨。这皓月虽然自有它的圆满,但它也能共照千里,和谁一同分享这美景呢?在战乱过后,人们纷纷离散,很多旅者栖身他乡。举杯畅饮之际,老人不禁感叹自己的百年寿命只是虚空一片。

赏析:这首诗《中秋呈元长 其一》表现了诗人对中秋时节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江上中秋的明亮月光,以及老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家乡、漂泊他乡的感伤和孤寂。月亮在江上映照,老人在远方,诗人心中的孤独之情被深刻地勾勒出来。诗中的“扰扰干戈后,栖栖羁旅中”表达了战乱之后人们的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苦楚。而诗末的“持盃那复问,一釂百分空”则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疑问和迷茫,意味着即使举杯畅饮,也无法填满内心的空虚和困扰。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赵鼎写的《中秋呈元长》系列:

本文作者赵鼎介绍:🔈

赵鼎(一○八五~一一四七),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开封府士曹参军。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除司勳员外郎,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金兵逼长江,陈战守避三策,拜御史中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四、二六、二九)。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出知平江、改知建康,移知洪州。四年,襄阳陷,召拜参知政事。都督川、陕诸军事(同上书卷六八、七五、七九)。同年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晋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与张浚幷相。监修神宗、哲宗实录,书成,高宗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之。六年,出知绍兴... 查看更多>>

赵鼎的诗:

赵鼎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