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i hé bān zì sān shǒu qí sān
再和班字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晁说之 (cháo yuè zhī)

高躅人难解,当求古哲闲。
韩康多在市,陶令懒游山。
念我可憎面,无兄得解顔。
公乎来早晚,荆坐要须班。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gāo zhú rén nán jiě , dāng qiú gǔ zhé xián 。
hán kāng duō zài shì , táo lìng lǎn yóu shān 。
niàn wǒ kě zēng miàn , wú xiōng dé jiě yán 。
gōng hū lái zǎo wǎn , jīng zuò yào xū b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高躅的行为让人难以理解,应该去寻求古代哲人的意见来闲谈。
韩康多次在城市里出现,而陶令则懒散地游山玩水。
我想到自己这张可憎的面容,没有兄弟能理解我的心情。
公子啊,请你早点或晚点到来,我坐在荆棘上等待着你。
全文总结:这篇古文描写了高躅行为的晦涩难解,借此寻求古代哲人的教诲和共鸣。同时描述了韩康和陶令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以及作者对自己相貌的不满和期待兄弟的理解。文章通过对公子的期盼,表达了作者对一份真挚情感的渴望。

这首诗《再和班字三首 其三》是晁说之创作的,它可以归类为抒情诗。诗中作者表达了对高躅人的难解之感,希望能够寻找到古代智者的教诲以解决心中的困惑。与此同时,诗中也提到了韩康和陶令,暗示他们在市井之间或山野中的生活,与作者自己的内心困扰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者还忧虑自己的容貌令人讨厌,没有兄弟可以分担,这使得他的心情更加沉重。最后,作者希望公卿能够早日前来,以座谈解忧,特别提到了班字,可能是指班固,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导。
标签:
- 抒情
- 人生困惑
- 渴望智慧
- 盼望友谊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晁说之写的《再和班字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晁说之介绍:🔈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佑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後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後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後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 查看更多>>

晁说之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