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ǔ zhèng xìn ān wú jū shì
与正信庵吴居士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慧空 (shì huì kōng)

心外有佛不名信,自心是佛亦非信。
信尽心亡佛亦非,那吒手把金刚印。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xīn wài yǒu fó bù míng xìn , zì xīn shì fó yì fēi xìn 。
xìn jìn xīn wáng fó yì fēi , nà zhà shǒu bà jīn gāng yì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心里的佛并不叫做信仰,而自己的心就是佛也不算是信仰。信仰终结了,心也就消亡,佛也不再存在。那吒手持着金刚印。

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越传统信仰的思想,强调真正的佛性在个人内心,而不是依赖外在的信仰。作者认为真正的信仰不是简单地追随外在的佛像或教义,而是在心中体悟佛性的境界。信仰的消亡不会影响内心的佛性,而佛性的觉醒也不依赖于外在的信仰。这种境界在诗中用那吒手持金刚印来象征,表达了超越凡尘的力量和智慧。全诗深刻地反思了信仰与内心觉悟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古代思想家对于佛教思想的独特见解。

赏析:: 这首诗《与正信庵吴居士》表达了释慧空的禅宗思想,深刻探讨了信仰、自性和实相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对信仰和心性的辩证分析,引发人们对佛教教义的思考。
首句"心外有佛不名信"意味着佛法不在外在寻求,而在内心体悟。这里的"信"指的是对佛法的信仰,释慧空认为,真正的佛法不依赖于外部形式或仪式,而是存在于内心。
接下来的一句"自心是佛亦非信"深化了这一思想,强调了内心本质的重要性。释慧空认为,内心的本性即是佛性,但这并不等同于简单的信仰。他提出,佛性超越了信仰的范畴,因为它是内在的、真实的存在。
"信尽心亡佛亦非"这句表明,信仰的极限并不等同于心灵的解脱。即使一个人完全投入信仰,如果没有深刻理解自己内心的本性,依然无法达到真正的解脱。
最后一句"那吒手把金刚印"可能是在强调,要真正领悟佛法,需要像那吒一样坚定地把握佛法的要义,即佛法的核心教义(金刚印)。
标签: 禅宗思想、内心探索、佛法解脱、信仰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释慧空介绍:🔈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於圆悟、六祖,後至疏山,爲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编爲二卷。 查看更多>>

释慧空的诗:

相关诗词:

题方士繇伯谟五丈所居三首 其三 (tí fāng shì yáo bǎi mó wǔ zhàng suǒ jū sān shǒu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赵蕃

远庵庵榜晦庵书,不独人高字亦如。
陇亩纵令非我有,溪山政自要君居。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即觉庵子中居士来访妙峰之西既去作六言五首送之 其五 (jí jué ān zǐ zhōng jū shì lái fǎng miào fēng zhī xī jì qù zuò liù yán wǔ shǒu sòng zhī qí wǔ)

朝代:宋    作者: 释正觉

世外道人有在,庵中瓶粟无储。
过客未容空去,挽衣相与分蔬。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予写金刚经与王正道正道与朱少章复以诗来辄次二公韵 其二 (yǔ xiě jīn gāng jīng yǔ wáng zhèng dào zhèng dào yǔ zhū shǎo zhāng fù yǐ shī lái zhé cì èr gōng yùn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宇文虚中

前世曾为粥饭僧,此生随处且腾腾。
经中因认人我相,教外都忘大小乘。
写去欲云居士颂,信来如续祖师灯。
他年辱赠茅庵句,谁谓因缘昔未曾。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信庵居士画月庵老衲月林顶相求赞 (xìn ān jū shì huà yuè ān lǎo nà yuè lín dǐng xiāng qiú zàn)

朝代:宋    作者: 释师观

佛祖权衡,人天眼目。
瞻之仰之,鼎分三足。
休言六耳不同谋,断弦须是鸾胶续。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孟无庵与师同轴请赞 (mèng wú ān yǔ shī tóng zhóu qǐng zàn)

朝代:宋    作者: 释慧开

居士身,比丘相。
跷跷踦踦,牢牢攘攘。
蓦然觌面相逢,直是无门可向。
一拳一喝,双收双放。
无庵居士眼无筋,识得这般村和尚。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段居士粟庵 (duàn jū shì sù ān)

朝代:宋    作者: 王庭珪

若人胸臆着万卷,始信此庵藏大千。
维摩室中坐狮子,莲花须上集人天。
十方国士从坐起,聚此一粒空中圆。
尔时宝刹现毫端,跳出云门向上关。
痴儿正抱古公案,对面不纳须弥山。
便向粟中寻世界,含元殿里觅长安。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题信相院默庵 (tí xìn xiāng yuàn mò ān)

朝代:宋    作者: 宋祁

对言方有默,因默乃名庵。
庵留默不遣,一物遂为三。
龟扫泥中痕,正恐力弗堪。
自问呵默者,了然成妄谈。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寄题保静庵 (jì tí bǎo jìng ān)

朝代:宋    作者: 杨万里

洙泗九渊閟玄珠,没人下取龙怒须。
迂叟勃兴章甫徒,刺手一探珠炯如。
正心保躬四颗余,一颗光照千乘车。
艮斋竖起麈拂子,保静居士一笑喜。
试着此珠狂波底,波自拍天珠在水。
江南江北起秋风,庵前庵後吹霜松。
居士焚香於其中,手挥五弦送归鸿。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动物

寄题刘居士环翠庵 (jì tí liú jū shì huán cuì ān)

朝代:宋    作者: 释德洪

平生不识刘居士,想见茅庵枯瘁姿。
百八珠轮红玛瑙,万千峰遶碧瑠璃。
笑人经卷钻故纸,彼世金珠似笊篱。
折脚铛中谁共过,小庞真是出家儿。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衡阳庞居士庵 (héng yáng páng jū shì ān)

朝代:宋    作者: 释智愚

居士当年错用心,浑家不睦到如今。
摝篱柄短无人买,空自萧萧风满林。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