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 miào fēng ān èr shǒu qí yī
游妙峰庵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朱松 (zhū sōng)

朝暖南冈一杖藜,忽投深壑得禅栖。
共言伐翳通樵径,後日重来路恐迷。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háo nuǎn nán gāng yī zhàng lí , hū tóu shēn hè dé chán qī 。
gòng yán fá yì tōng qiáo jìng , hòu rì chóng lái lù kǒng mí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朝阳温暖,我一杖拄着藜杖,突然来到南冈深处,找到了一个适合修行的地方。大家一起谈论砍伐遮挡的树木,通畅樵径,为了以后再次前来,担心迷失归路。

总结:

诗人在朝阳的温暖下,独自拄着藜杖,突然来到南冈深处,发现一个适合修行的地方。他与他人共同商议砍伐遮挡的树木,以保持通畅的樵径,为了将来能够重返此地,他担心会迷失回去的路。诗中表现出一种追求清净、禅定的心境,并展现出对环境的关注和珍惜。

赏析:这首《游妙峰庵二首 其一》由朱松创作,描绘了作者在妙峰庵游玩的情景。诗中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现了游人在南冈一带游历,突然间发现了一处深壑,于是跃入其中,偶得禅悟。诗人以这种自然、随性的方式,表现了禅宗文化的核心思想——顿悟。诗中的“朝暖南冈一杖藜”描绘了早晨阳光温暖的南山坡上,一位禅者手持拐杖,悠然自得,表现了宁静、祥和的氛围。而“共言伐翳通樵径,后日重来路恐迷”则表达了游人在禅悟的过程中,与他人共话、共商心得,但也有可能在再次来到这里时,迷失原路,难以找到入口。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朱松写的《游妙峰庵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朱松介绍:🔈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熹父。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尉,调南剑州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除秘书省正字,累迁承议郎。十年,因反对和议忤秦桧,出知饶州,未就,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有《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已佚。事见本集卷首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 朱松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邝璠刊《韦斋集》爲底本。校以清康熙程嵦刊本(简称程本)、雍正朱玉刊本(简称玉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郑镳抄本(简称郑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石仓历代诗选》(简称诗选)、《宋诗钞》及补... 查看更多>>

朱松的诗:

朱松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