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è gōng tíng
谢公亭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李白 (lǐ bái)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暎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xiè gōng lí bié chù , fēng jǐng měi shēng chóu 。
kè sàn qīng tiān yuè , shān kōng bì shuǐ liú 。
chí huā chūn yìng rì , chuāng zhú yè míng qiū 。
jīn gǔ yī xiāng jiē , cháng gē huái jiù yóu 。

怀古 友情 生活 孤独

謝公亭

—— 李白

謝公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暎日,窗竹夜鳴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xiè gōng lí bié chù , fēng jǐng měi shēng chóu 。
kè sàn qīng tiān yuè , shān kōng bì shuǐ liú 。
chí huā chūn yìng rì , chuāng zhú yè míng qiū 。
jīn gǔ yī xiāng jiē , cháng gē huái jiù yóu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谢公离开离别之地,每每触景生愁。客人散去,青天下的明亮月光,山峦空空,碧水流淌。池塘中的花朵映照着春日的阳光,窗边的竹子在秋夜鸣响。现在与古代相连,唱起长歌,怀念往昔,尽情游玩。

赏析:

  谢公亭位居安徽宣城城北,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送别诗人范云。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朓、范云当年离别的地方犹如还在,诗人每次目睹这里的景物都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广,诗人思念古人而恨自己不能见到古人,度过每一天却觉得孤独,乃至由谢朓的才华、交游、遭遇,想到诗人自己的受谗遭妒,这些意思都可能蕴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风景。由于“离别”,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诗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古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这不仅是怀古,同时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诗,也经常为他生活中友人散去、盛会难再而深致惋惜,这表现了李白对于人间友情的珍视,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客散”两句似乎已经括尽古今了,但意犹未尽,接着两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类的景物来写“生愁”,而是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这是用了反衬的手法。池花映着春日自开自落,窗外修竹在静谧的秋夜中窣窣地发出清响,景物虽美,却没有知己为伴欣赏,越见寂寞孤独。这两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写诗人眼前的风光,而由于上联已经交代了“客散”、“山空”,因此,这种秀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对谢公亭风光追思遐想,欲与古人神游的情态。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诗人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但其中却表现了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怀念,表现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怀。

  李白的五律,具有近似于古体的特点。这,一方面体现在往往不受声律的约束,在体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则是他的五律绝无初唐的浮艳气息,深情超迈而又自然秀丽。像这首《谢公亭》,从对仗声律上看,与唐代一般律诗并无多大区别,但从精神和情致上看,说它在唐代律诗中带点古意却是不错的。李白有意要矫正初唐律诗讲究词藻着意刻画的弊病,这首《谢公亭》就是信笔写去而不着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死后亭边的景象,并没有细致的描绘,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构成的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却显得高远。至于诗的后四句,王夫之说得更为精辟:“五六不似怀古,乃以怀古。‘今古一相接’五字,尽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绝也。”(《唐诗评选》)因为“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二句,写得悠远飘逸,看似描绘风光,而怀古的情思已包含在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笔排除了古今在时间上的障碍,雄健无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谢公死后,别无他人,也就是“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的意思。这样就使得李白的怀念谢公,与一般人偶尔发一点思古的幽情区别开了,格外显得超远。像这种风神气概,就逼近古诗,而和一般的初唐律诗面貌迥异。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李白介绍:🔈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頲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於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爲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於巿。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爲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鞾。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輙沮止。白自知不爲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沈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爲僚佐。璘谋乱... 查看更多>>

李白的诗:

相关诗词: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其二三 (yòu dēng bì yún tíng gǎn huái sān shí shǒu qí èr sān)

朝代:宋    作者: 吴芾

晚上危亭一凭栏,青青最爱谢家山。
谢公陈迹虽磨灭,余韵遗风尚可攀。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叠嶂楼 (dié zhàng lóu)

朝代:宋    作者: 梅询

谢公城上谢公楼,百尺阑干挂斗牛。
碧瓦万家烟树密,苍崖一槛瀑泉流。
波光灧灧前溪满,刹影亭亭古寺幽。
此地近除新太守,绿窗明月为君留。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游谢公亭 (yóu xiè gōng tíng)

朝代:唐    作者: 姚合

行行方避梦,又到谢亭来。
举世皆如此,伊余何处回?竹鲜多透石,泉洁亦无苔。
坐与僧同语,谁能顾酒杯。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州宅十二咏 绮霞亭 (zhōu zhái shí èr yǒng qǐ xiá tíng)

朝代:宋    作者: 王十朋

孤鹜同飞处,澄江共赋时。
晚来亭上看,真是谢公诗。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西湖偶成 (xī hú ǒu chéng)

朝代:宋    作者: 谢隽伯

思远楼西平屿东,会昌湖上藕花风。
水亭隔岸湘帘卷,人倚阑干忆谢公。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东冶亭 (dōng yě tíng)

朝代:宋    作者: 朱大德

东冶亭联白下门,问谁走马谢公墩。
梅炎一样摇蒲扇,惟有清风後代存。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舒州西门送客亭 (shū zhōu xī mén sòng kè tíng)

朝代:宋    作者: 刘安上

拂云亭外竹千竿,静听清声戛玉寒。
却忆谢公岩下路,水风凉处战檀栾。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城东谢氏园亭即席上冲元 (chéng dōng xiè shì yuán tíng jí xí shàng chōng yuán)

朝代:宋    作者: 彭汝砺

小小林亭花竹幽,低徊似拟慰公愁。
相看剧饮终无绪,坐叹风光信水流。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袁公亭 (hé yáng gōng jì qián táng xī hú bǎi tí yuán gōng tíng)

朝代:宋    作者: 郭祥正

民乐袁公惠,为亭古涧边。
名标公姓氏,要与万人传。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登忆谢亭并呈质弟 (dēng yì xiè tíng bìng chéng zhì dì)

朝代:宋    作者: 许及之

争不游山忆谢公,亭成孤屿恰当中。
山低山仰今朝异,潮落潮生自古同。
几欲弄舟移白日,何当把钓待秋风。
惠连幸自还乡里,独恨池塘句不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