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 shí shì zhōng qí èr
挽石适中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邹浩 (zōu hào)

南明山下读书堂,曾许寒生借烛光。
高义岂殊亲骨肉,令人无复念家乡。
那知十载天涯别,忽起三泉薤露伤。
追恨故时携手处,不能执绋助棺傍。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nán míng shān xià dú shū táng , céng xǔ hán shēng jiè zhú guāng 。
gāo yì qǐ shū qīn gǔ ròu , lìng rén wú fù niàn jiā xiāng 。
nà zhī shí zǎi tiān yá bié , hū qǐ sān quán xiè lù shāng 。
zhuī hèn gù shí xié shǒu chù , bù néng zhí fú zhù guān bà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南明山下有一座读书堂,曾经有个名叫寒生的人在这里借过烛光。他高尚的品德并不亚于亲生骨肉,让人不再怀念家乡。谁曾想到十年的天涯漂泊,忽然发现三泉墓地上薤露的痕迹伤了心。追悔不已地回想起从前手牵手的情景,却再也无法握住丧葬之时相助的机会了。
总结:全文:这篇古文描述了在南明山下的读书堂中,一个名为寒生的人曾经受人委托在烛光下读书。寒生的高尚品德令人感叹,使人不再怀念家乡。然而,十年后,寒生在远游途中发现故人的墓地上有薤露,深感悔恨。他回忆起过去手牵手的情景,但无法再握住丧葬时相助的机会。全文表达了对友谊和仁义的珍视以及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后悔之情。

赏析:这首《挽石适中 其二》是明代南明时期诗人邹浩的作品。诗人以南明山下读书堂为背景,表达了对友情、亲情的深切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首节描述了诗人在南明山下读书堂的情景,曾与朋友借烛光读书,表现出诗人青年时代的志趣和追求。第二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的友情的珍视,强调高尚的友情不亚于亲情,使人难以忘怀故乡。
第三节则忽然回溯到十年前的别离,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但依然感受到了离别之痛。"忽起三泉薤露伤"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楚和对逝去友情的不舍。最后一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友情的追恨,怅然不已,感叹不能再相聚。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邹浩写的《挽石适中》系列:

本文作者邹浩介绍:🔈

邹浩(一○六○~一一一一),字志完,自号道乡,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哲宗元佑中爲太常博士,出爲襄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召对,除右正言,因忤章惇,并论罢立刘后,除名勒停,羁管新州。徽宗即位,添监袁州酒税,寻复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历吏部、兵部侍郎。崇宁元年(一一○二),又因忤蔡京,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江宁府,改杭、越二州,重理罢立后事,责衡州别驾,永州安置。後半年,除名勒停,窜昭州。四年,移汉阳军。五年,归常州。大观间复直龙图阁。政和元年卒,年五十二。有《道乡集》四十卷。《宋史》卷三四五、《东都事略》卷一○○、《咸淳毗... 查看更多>>

邹浩的诗:

邹浩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