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唐诗 >诗词名句 > 桐花 > 天时倒生杀

“天时倒生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天时倒生杀”出自哪首诗?

答案:天时倒生杀”出自: 唐代 白居易 《桐花》,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tiān shí dǎo shēng shā ,诗句平仄: 平平仄平仄

问题2:“天时倒生杀”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天时倒生杀”的上一句是: 地气反寒暄 , 诗句拼音为: dì qì fǎn hán xuān ,诗句平仄: 平平仄平仄

问题3:“天时倒生杀”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天时倒生杀”的下一句是: 草木坚强物 , 诗句拼音为: cǎo mù jiān qiáng wù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天时倒生杀”全诗

桐花 (tóng huā)

朝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chūn lìng yǒu cháng hòu , qīng míng tóng shǐ fā 。
hé cǐ bā xiá zhōng , tóng huā kāi shí yuè 。
qǐ yī wù lǐ biàn , xìn shì tǔ yí bié 。
dì qì fǎn hán xuān , tiān shí dǎo shēng shā 。
cǎo mù jiān qiáng wù , suǒ bǐng gù nán duó 。
fēng hòu yī cēn cī , róng kū suì guāi là 。
kuàng wú běi rén xìng , bù nài nán fāng rè 。
qiáng léi shòu yāo jiān , ān dé yī shí jié 。

“天时倒生杀”繁体原文

桐花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發。
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豈伊物理變,信是土宜別。
地氣反寒暄,天時倒生殺。
草木堅強物,所稟固難奪。
風候一參差,榮枯遂乖剌。
況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熱。
強羸壽夭間,安得依時節。

“天时倒生杀”韵律对照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天时倒生杀”全诗注音

chūn lìng yǒu cháng hòu , qīng míng tóng shǐ fā 。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hé cǐ bā xiá zhōng , tóng huā kāi shí yuè 。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qǐ yī wù lǐ biàn , xìn shì tǔ yí bié 。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dì qì fǎn hán xuān , tiān shí dǎo shēng shā 。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cǎo mù jiān qiáng wù , suǒ bǐng gù nán duó 。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fēng hòu yī cēn cī , róng kū suì guāi là 。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kuàng wú běi rén xìng , bù nài nán fāng rè 。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qiáng léi shòu yāo jiān , ān dé yī shí jié 。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天时倒生杀”全诗翻译

译文:
春季的气候总是如此变幻莫测,清明时节,桐花开始绽放。
怎么会在巴峡之间,桐花却开放到了十月。
岂料这里的物理环境有所改变,实在是这片土地独特的气候造就了它。
地气本该逐渐变得寒冷,但天时却带来了生机和死亡的反转。
草木的坚韧和生命力,是如此固守不可轻易夺走的。
风和气候变化无常,繁荣与凋零也因此相对不协调。
何况我这个北方人的性情,无法忍受南方的酷热。
强求而又虚弱,命运脆弱得宛如夭折,又如何能按照时节而生活呢?



总结:

本诗以春天的桐花开放为背景,表达了人与自然、命运与时节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描述了春季气候的常变、桐花开放的奇特现象,提出了物理环境与土地特点的因果关系。通过比较地气与天时的对立、草木坚强与风候变化的矛盾,展现了人的无奈和命运的脆弱。诗人以自身身份和北方人的性情作为衬托,彰显了对南方酷热的不适,以及强求与虚弱之间的矛盾冲突。整体上,本诗通过春天桐花的特殊现象,以及与人的命运和气候变化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困惑和无奈之情。

“天时倒生杀”诗句作者白居易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爲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赞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爲主客郎中、知制诰,复乞外,历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爲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諡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後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後迁居下邽。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元和初又擢才识兼茂、明於礼用科。任左拾遗,出爲江州司马,历刺杭、苏二州,以刑部尚书致仕。会昌六我卒,年七十五。补诗二首。(复出一首)更多...

“天时倒生杀”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