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披得一渔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渔翁披得一渔蓑”出自哪首诗?

答案:渔翁披得一渔蓑”出自: 宋代 陆佃 《题李门下江行初雪图二首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yú wēng pī dé yī yú suō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2:“渔翁披得一渔蓑”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渔翁披得一渔蓑”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渔翁披得一渔蓑”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渔翁披得一渔蓑”的下一句是: 物色虽幽奈冷何 , 诗句拼音为: wù sè suī yōu nài lěng hé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渔翁披得一渔蓑”全诗

题李门下江行初雪图二首 其一 (tí lǐ mén xià jiāng xíng chū xuě tú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陆佃

渔翁披得一渔蓑,物色虽幽奈冷何。
长怪高宗问霖雨,元来黔首要中和。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yú wēng pī dé yī yú suō , wù sè suī yōu nài lěng hé 。
cháng guài gāo zōng wèn lín yǔ , yuán lái qián shǒu yào zhōng hé 。

“渔翁披得一渔蓑”繁体原文

題李門下江行初雪圖二首 其一

漁翁披得一漁蓑,物色雖幽奈冷何。
長怪高宗問霖雨,元來黔首要中和。

“渔翁披得一渔蓑”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渔翁披得一渔蓑,物色虽幽奈冷何。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长怪高宗问霖雨,元来黔首要中和。

“渔翁披得一渔蓑”全诗注音

yú wēng pī dé yī yú suō , wù sè suī yōu nài lěng hé 。

渔翁披得一渔蓑,物色虽幽奈冷何。

cháng guài gāo zōng wèn lín yǔ , yuán lái qián shǒu yào zhōng hé 。

长怪高宗问霖雨,元来黔首要中和。

“渔翁披得一渔蓑”全诗翻译

译文:
渔翁穿着一件渔蓑,虽然环境荒僻而寒冷,但他依然心满意足地寻找着渔获。
长时间感叹高宗对雨水的询问,原来是为了保障黔首(黔东南地区)的中和(平衡稳定)。
总结:全文:这段文字描述了一个渔翁身着渔蓑,寻觅渔获的情景。另一方面,还提及高宗询问雨水情况,意在维护黔首地区的平衡稳定。

“渔翁披得一渔蓑”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陆佃的《题李门下江行初雪图二首 其一》。诗人以江行初雪为题材,写景描写了江边的渔翁,表现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诗中通过描写渔翁披着渔蓑,孤寂地在江边寻找渔获,展现了寒冷季节的严寒和冰雪的凛冽。
首句“渔翁披得一渔蓑”,渔翁孤寂地披着渔蓑,显得格外孤寂和冷清,强调了大自然中冷雪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物色虽幽奈冷何”,暗示江边寒雪的景色幽深而寒冷,令人难以忍受。
接下来的句子“长怪高宗问霖雨,元来黔首要中和”则带出了更多的情感元素。高宗问及江边的霖雨,表现了对天气的好奇和关注。而“元来黔首要中和”则表达了对生活平衡和和谐的向往,暗示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人们也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渔翁披得一渔蓑”诗句作者陆佃介绍:

陆佃(一○四二~一一○二),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授蔡州推官。初置五路学,选爲郓州教授。召补国子监直讲,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元丰定官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立,迁吏部侍郎,徙礼部。以龙图阁待制知颍州,徙知邓州。元佑七年(一○九二),知江宁府(《景定建康志》卷一三)。绍圣初知泰州,改海州,移蔡州。徽宗即位,召爲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除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尚书左丞(《宋史·宰辅表》三)。崇宁元年,出知亳州(《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数月卒,年六十一。赠太师、楚国公(《渭南文集》卷三四《陆郎中墓志铭》)。有《陶山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六卷;并有《尔雅新义》、《埤雅》传世。《宋史》卷三四三有传。陆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三卷)爲底本。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更多...

“渔翁披得一渔蓑”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