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凭江阁看渔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试凭江阁看渔灯”出自哪首诗?

答案:试凭江阁看渔灯”出自: 宋代 周紫芝 《正月十五日同圆明老师渡谿西雨作不可回三绝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ì píng jiāng gé kàn yú dēng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2:“试凭江阁看渔灯”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试凭江阁看渔灯”的上一句是: 老去莫辜元夜眼 , 诗句拼音为: lǎo qù mò gū yuán yè yǎn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3:“试凭江阁看渔灯”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试凭江阁看渔灯”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试凭江阁看渔灯”全诗

正月十五日同圆明老师渡谿西雨作不可回三绝 其一 (zhēng yuè shí wǔ rì tóng yuán míng lǎo shī dù xī xī yǔ zuò bù kě huí sān jué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周紫芝

伴师同拄一枝藤,野岸凌兢踏断冰。
老去莫辜元夜眼,试凭江阁看渔灯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bàn shī tóng zhǔ yī zhī téng , yě àn líng jīng tà duàn bīng 。
lǎo qù mò gū yuán yè yǎn , shì píng jiāng gé kàn yú dēng 。

“试凭江阁看渔灯”繁体原文

正月十五日同圓明老師渡谿西雨作不可回三絕 其一

伴師同拄一枝藤,野岸凌兢踏斷冰。
老去莫辜元夜眼,試憑江閣看漁燈。

“试凭江阁看渔灯”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伴师同拄一枝藤,野岸凌兢踏断冰。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老去莫辜元夜眼,试凭江阁看渔灯。

“试凭江阁看渔灯”全诗注音

bàn shī tóng zhǔ yī zhī téng , yě àn líng jīng tà duàn bīng 。

伴师同拄一枝藤,野岸凌兢踏断冰。

lǎo qù mò gū yuán yè yǎn , shì píng jiāng gé kàn yú dēng 。

老去莫辜元夜眼,试凭江阁看渔灯。

“试凭江阁看渔灯”全诗翻译

译文:
伴随着同伴拄着一根藤杖,我们一起踏上冰封的野岸,勇往直前。
老去的时光里,不要对元夜的美景有遗憾,应该在江阁上凭栏远眺渔民的灯火,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结:这首古文描述了伴随着同伴,作者踏着冰封的野岸,老去后不应有遗憾,应该在江阁上欣赏渔民的灯火,珍惜生活的美好。

“试凭江阁看渔灯”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正月十五日同圆明老师渡谿西雨作不可回三绝 其一》由周紫芝创作,表现了诗人与圆明老师一同在正月十五的雨天渡过西谿,感叹老去无法回头,但仍然能欣赏美丽的江景和渔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岁月流逝和生命不可逆转的主题。诗中提到的“老去莫辜元夜眼”表达了诗人对光阴的感慨,时光如流水一般不可挽回,人生也会随之老去。这种对光阴的感慨在古诗中是常见的主题,反映了中国古代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景物描写也相当生动。雨天的西谿,冰面已经破裂,诗人和老师在岸上凌兢踏断冰,这一画面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与老师的勇气和坚韧。诗人用“渡谿”和“渔灯”两个场景,巧妙地传递了生命的起伏和变化,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试凭江阁看渔灯”诗句作者周紫芝介绍:

周紫芝(一○八二~?),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宣城(今属安徽)人。早年两次赴礼部试,不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曾应诏上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以廷对第三释褐(《宋史翼》卷二七)时年六十一(本集卷二《闷题》注“壬戌岁始得官,时年六十一”)。十五年,以右迪功郎爲尚书礼、兵部架阁(本集卷六一《尚书六部架阁》)。十七年爲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兼权实录院检讨(同上书《实录院种木》)。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同上书《妙香寮》)。秩满定居九江,约卒于绍兴末,年近八十。紫芝爲诗推崇梅尧臣、苏轼,强调当先严格律然後及句法,爲苏黄门庭後劲。但因集中多有谄谀秦桧父子之诗,被四库馆臣斥爲“老而无耻,贻玷汗青”。有集七十卷,取黄庭坚“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语,命爲《太仓稊米集》,又有《竹坡诗话》一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宋陈天麟序。 周紫芝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太仓稊米集》文字最爲整饬,故用爲底本。参校清叶德辉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明抄校,藏上海图书馆)、清金氏文珍楼抄本(简称金本,藏上海图书馆)、清徐时栋跋抄本(简称徐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等。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试凭江阁看渔灯”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