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zhāng sì chéng zhī fù shùn jiān
送张寺丞知富顺监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司马光 (sī mǎ guāng)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盘羞蒟酱实,歌杂竹枝辞。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hàn jiā wǔ chǐ dào , zhì lì fǔ nán yí 。
yù shǐ wén wēng jiào , jiān lìng mèng huò zhī 。
pán xiū jǔ jiàng shí , gē zá zhú zhī cí 。
qǔ jiǔ xū qín zuì , xiāng guān bù kě sī 。

送别 勉励 友人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汉家治理国家,设立官员来安抚南方夷族。
希望让文学长者教导人民,同时让孟获了解政务。
准备好美味的蒟蒻和酱料,演唱着各种风格的歌曲。
喝酒时要勤于醉酣畅,对于故乡和亲人的牵挂不可忆念。

赏析: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自古创来,以“别”为题的作品,多有悲凄缠绵之作,常囿于个人感情圈子之内,而司马光的这首送别诗,却能俯瞰九州,追溯千古,将历史、现实、希望结合起来,以诗的美启迪友人的沉思,用历史的光辉烛照前进的道路,感情深挚而不浮露,境界高人一着。

  富顺在四川南部,与云南近邻。古代,包括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的广大地区,《史记》、《汉书》称为“西南夷”;《三国志》、《华阳国志》称为“南中”。历代王朝很早就注意到这一带地方的开发,秦代李冰、常頞,先后修筑从四川通往云南的路,长约二千余里,宽约五尺,史称“五尺道”(见《史记·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还在西南地区设置官吏。汉代承秦制,继续派唐蒙等“凿石开阁”,修筑官路,直达建宁(今云南曲靖);汉武帝时,兵临云南,滇王降汉,汉武帝仍命其为“长帅”,赐“滇王”印,先后置益州、越嶲、牂牁、犍为等郡,西南地区自此有了全国统一的行政建制;汉王朝还实行移民屯田,内地的先进耕作技术渐传边疆。首联以简练的笔墨概括了这些史实。

  在注意加强边疆与内地政治、经济联系的同时,一些有见识的官员,还注意边疆文化的提高和民族的团结。西汉的文翁在汉景帝末期任蜀郡太守,在成都设立学校,入学得免徭役,一时“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华阳国志·南中志》)。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对南中大姓的叛乱,并不单纯以武力征服,而是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对其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诚悦服。诸葛亮还吸收一部分民族上层人物为其“属官”,参与蜀国中央政权。结果,南中安定,无复后顾之忧。诸葛亮南征,恩威兼施,然而教化尚未顾及。“欲使”二句即于此着眼。二句一气直下,意谓朝廷欲将文翁的教化施于南中孟获之辈,使之发展成为文明之域。

  南中地区,古人多视为蛮荒之地,其实,这里物产丰饶,民风淳朴,蜀锦、桐华布、筇竹杖,远在西汉就已销售国外,风味饮食亦多,蒟酱就是其中之一。蒟酱,一作“枸酱”。一说是,一种胡椒科植物做的酱,味辛辣(《史记·西南夷列传·索隐》);另一说是鸡棕酱,蒟、鸡同音,为内地人误记(尹艺《鸡棕油》)。鸡棕本是一种香菌,向来被视为“山珍”。明代谢肇淛《滇略·产》说:“鸡棕,……土人盐而脯之,熬液为油,以代酱豉。”南中蒟酱,汉代就已销往邻近地区。南中民间歌舞丰富优美,巴渝间流传的《竹枝词》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含思婉转,色彩明丽,唱时以鼓笛伴奏,同时起舞。唐代刘禹锡曾据以改作新词,脍炙人口。“盘馐”二句即选取这两件有代表性的事物,说明了南中风物之美。

  尾联二句,诗人劝友人在途中开怀畅饮,切莫频起乡思之情。言外之意是,南中之事大有可为,不可因忧思而自伤心神。司马光毕竟是政治家,颇有眼光。诗中所发的主张是针对唐宋以来的弊端而发的。唐代天宝年间(742—756),杨国忠等贪边功以邀宠,对南诏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进攻,结果全军覆没,自此西南兵戈不息(见《新唐书·南诏传》、《旧唐书·南诏传》);宋太祖赵匡胤则“挥玉斧”,把大渡河以南之地划出疆界(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四),使继南诏而起的大理国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受到阻碍。司马光对友人的谆谆嘱咐,表现了他对西南地区的深切关注。

  此诗虽偏于议论,不铺陈文采,也不刻意求工,然而在质朴的语句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而且感情诚挚,含意深远,在宋人五律中属于佳作。这与诗人“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的敦朴性格也是一致的。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佑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後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佑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谥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 查看更多>>

司马光的诗:

司马光的词:

相关诗词:

送经臣富顺寺丞 (sòng jīng chén fù shùn sì chéng)

朝代:宋    作者: 王安石

故人为县楚江边,海角犹闻政事传。
万井已安如赤子,一麾今去上青天。
应开醉眼酴醿下,莫起归心杜宇前。
报主代亲俱有地,几人忠孝似君全。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送殿丞杨备通理睦州 (sòng diàn chéng yáng bèi tōng lǐ mù zhōu)

朝代:宋    作者: 宋庠

引籍淹闺序,监州得海壖。
贪随涛鹭驿,倦趁火城天。
织紵吴侬富,垂纶汉客贤。
遥知怀我处,霜月暝楼边。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送河阳通判张寺丞从富公辟 (sòng hé yáng tōng pàn zhāng sì chéng cóng fù gōng pì)

朝代:宋    作者: 梅尧臣

张公爱神锷,佩服近玉麟。
又拭华阴土,光彩一以新。
百里无恶兽,千里无冤人。
今朝欲何之,去去延平津。
应当出匣飞,腾波决秋旻。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挽张监丞 (wǎn zhāng jiān chéng)

朝代:宋    作者: 杜范

我兄同昔席,我亦接青班。
不尽明时用,空令老泪潸。
笋联才胄监,竹使只乡关。
时岂无知己,吁嗟世路难。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送余姚知县陈最寺丞 (sòng yú yáo zhī xiàn chén zuì sì chéng)

朝代:宋    作者: 郑戬

美渥卿为佐,清谈县得才。
人从日边别,舟渡监中来。
食案资鲑禀,公田剩酒材。
秋余一凭槛,江海遍楼台。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送河间晁寺丞 (sòng hé jiān cháo sì chéng)

朝代:宋    作者: 王安石

公孙富文墨,名字世多知。
谈笑取高第,弦歌当此时。
临河薪石费,近塞茧丝移。
缓急常愁此,看君有所为。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送河间晁寺丞 (sòng hé jiān cháo sì chéng)

朝代:宋    作者: 文天祥

公孙富文墨,名字世多知。
谈笑取高第,弦歌当此时。
临河薪石费,近塞茧丝移。
缓急当愁此,看君有所为。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送秀州海盐知县李寺丞 (sòng xiù zhōu hǎi yán zhī xiàn lǐ sì chéng)

朝代:宋    作者: 梅尧臣

吴帆千里去,邑屋富鱼盐。
霜鹤亭臯唳,风乌海客占。
沧凉朝日近,紫翠晚山尖。
若过陆机宅,寒芜应不嫌。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阻史弥远占寺偈 (zǔ shǐ mí yuǎn zhàn sì jì)

朝代:宋    作者: 育王寺僧

寺前一块地,常有天子气。
丞相要作坟,不知主何意。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送谢屯田徙治富顺监 (sòng xiè tún tián xǐ zhì fù shùn jiān)

朝代:宋    作者: 宋庠

绿发仙郎冠誉髦,垦田分土汉家曹。
诏颁紫检琼芝熟,歌阕青天剑栈高。
巴蒟溢盘馨昼馔,郫筒环席荐春醪。
西征自叱忠臣驭,千古王尊直笔褒。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