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dà fa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xián shǒu pú sà zàn fó jì qí yī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菩萨赞佛偈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遵式 (shì zūn shì)

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终者。
令随悟念见如来,命终得生其净土。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yòu fàng guāng míng míng jiàn fó , cǐ guāng jué wù jiāng zhōng zhě 。
lìng suí wù niàn jiàn rú lái , mìng zhōng dé shēng qí jìng tǔ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终者。
再次散发出明亮的光芒,以示见证佛陀的存在,这道光明将引导觉悟的结束。

令随悟念见如来,命终得生其净土。
只要我们在觉悟的过程中专注地念诵佛陀的名号,当生命终结时就能够进入佛陀所在的纯净土地。



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通过见证佛陀的存在,以及在生命终结时专注地念诵佛陀名号,可以获得觉悟和进入纯净土地的主题。诗中的光明象征着觉悟的智慧和指引,而佛陀被描绘为一个慈悲和救赎的存在,能够帮助众生实现解脱和得到超脱。

这首诗是《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菩萨赞佛偈 其一》的第一节,作者是释遵式。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佛陀的赞颂以及修行的重要性。让我们来详细赏析:一下:
这首诗的第一句“又放光明名见佛”表达了通过放下烦恼、清净内心,才能够领悟到佛陀的智慧和光明。这里的“光明”可以被理解为智慧和启迪的象征。
接下来的一句“此光觉悟将终者”强调了通过领悟这种光明,一个人将会觉醒并走向生命的顶点。这里的“觉悟”指的是精神上的觉醒,对事物真相的洞察。
第三句“令随悟念见如来”强调了修行者需要持续地保持觉悟的状态,通过念佛等修行方法,能够亲历佛陀的存在,这是一种精神的连接。
最后一句“命终得生其净土”指出,当一个修行者的生命走向尾声时,他们将能够诞生在佛教中所描述的净土,这是一种解脱和圆满的状态。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遵式写的《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菩萨赞佛偈》系列:

本文作者释遵式介绍:🔈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後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着《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事见《镡津集》卷一五《杭州武林天竺寺故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着述今存《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 遵式诗,以《续藏经》本《金园集》、《天竺别集》爲底本,《金园集》参校日本刻本(简称日刻本,藏上海图书馆)。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七首,共编爲一卷。 查看更多>>

释遵式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