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yuán zá shī liù shǒu jiàn shān tái zhòu wò ǒu chéng
南园杂诗六首 见山台昼卧偶成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司马光 (sī mǎ guāng)

移牀独上高台卧,飒飒凉风吹面过。
林蝉忽噪惊薄梦,手执残书幅巾堕。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yí chuáng dú shàng gāo tái wò , sà sà liáng fēng chuī miàn guò 。
lín chán hū zào jīng báo mèng , shǒu zhí cán shū fú jīn duò 。

抒情 咏物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移动床榻,独自登上高台卧息,清凉的风吹过我的面庞。林中蝉鸣声突然响起,惊醒了我薄弱的梦境,我手中拿着一本残破的书卷,巾帕从我头上滑落。



总结:

诗人在高台上独自躺着,感受着飒飒凉风。但是蝉鸣声打破了他的梦境,让他从梦中惊醒,手中的书卷和巾帕也跟着掉落。这幅场景似乎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赏析:这首诗是司马光的《南园杂诗六首》中的一首,表达了作者在南园高台上午后的闲适时光。以下是对诗的赏析:
诗人选择在高台上移牀卧,这个高处的选择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使他能够欣赏到周围的景色。凉风吹过,给他带来了一种清新和宜人的感觉,这也反映了大自然的美好。
诗中提到林蝉的鸣叫,这种声音忽然响起,惊醒了诗人薄梦。这种声音的突然出现可能代表了生活中不可控制的因素,让人不禁感到惊讶。这也可以被视为诗人的内心在宁静时刻被外部干扰,使他从沉思中醒来。
最后两句提到诗人手执残书,幅巾堕落。这似乎是在描述诗人在午后时光的宁静中,突然被某种思考或记忆所打扰,手中的书和巾帕滑落。这个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与干扰的对比,强调了人生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司马光写的《南园杂诗六首 》系列:

本文作者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佑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後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佑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谥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 查看更多>>

司马光的诗:

司马光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