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ù nián chūn qiǎn huái bā shǒu sān
六年春遣怀八首 三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元稹 (yuán zhěn)

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
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gōng wú dù hé yīn xiǎng jué , yǐ gé qián chūn fù qù qiū 。
jīn rì xián chuāng fú chén tǔ , cán xián yóu bèng diàn kōng hóu 。

六年春遣懷八首 三

—— 元稹

公無渡河音響絕,已隔前春復去秋。
今日閑窗拂塵土,殘弦猶迸鈿箜篌。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gōng wú dù hé yīn xiǎng jué , yǐ gé qián chūn fù qù qiū 。
jīn rì xián chuāng fú chén tǔ , cán xián yóu bèng diàn kōng hóu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公路上无人渡河,传来的声音渐渐消失,已经隔着一个春天和又一个秋天。
今天,我坐在空闲的窗前,拂去积尘,看到一把古琴的弦依然破裂着,好像要发出悲凉的声音。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寂而凄凉的场景。河边没有人过渡,河水不再传来声音,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春天和一个秋天。现在的时刻,诗人坐在窗前,拂去积尘,看到一把古琴的弦还是断裂着,仿佛在发出哀怨的声音。这首诗表达了时光的流逝,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赏析:
这是元稹的《六年春遣怀八首》中的第三首。该诗以诗人六年来未能渡河的心情为背景,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停留的感慨。下面进行详细赏析:
诗人通过描写“公无渡河音响绝”来展现出一种心情,公指的是官府或者政府,诗中意味着官方渡河的手续繁琐,导致时间流逝。这里的“音响绝”表明河水平静,没有舟楫来回,诗人的心情也因此愈发萧索。
接着诗人提到了“已隔前春复去秋”,这句话突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前春和去秋都已经过去,时光飞逝,使得诗人的心情愈发沉痛。这也暗示了诗人六年未能如愿渡河的漫长等待。
在第三句“今日闲窗拂尘土”,诗人突出了“今日”二字,强调了时光的匆忙,一天天地流逝。他坐在窗前,窗户长时间没有打开,已经积满了尘土,这一景象也反映了他六年来的孤寂与等待。
最后两句“残弦犹迸钿箜篌”则用音乐的比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不安。这里的“残弦”指的是琴弦,而“钿箜篌”则是一种古代的乐器,形容其奏出的声音犹如断弦之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焦虑。
总之,这首诗以描写渡河之事为线索,通过时间流逝、心情变迁的描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六年时光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沉痛,充满了时光流逝和等待的主题。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元稹写的《六年春遣怀八首》系列:

本文作者元稹介绍:🔈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爲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爲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爲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爲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爲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查看更多>>

元稹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