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 bǎi jì chéng xiàng wǎn shī qí sān
李伯纪丞相挽诗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赵令衿 (zhào lìng jīn)

气量吞云梦,风流冠习池。
致君虽素定,济衆未全厘。
傒望金瓯诏,俄摧玉树枝。
天心殊莫晓,神物失扶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qì liàng tūn yún mèng , fēng liú guān xí chí 。
zhì jūn suī sù dìng , jì zhòng wèi quán lí 。
xī wàng jīn ōu zhào , é cuī yù shù zhī 。
tiān xīn shū mò xiǎo , shén wù shī fú chí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气度广阔如能吞云,风姿倜傥如冠绝于习池。
致君的心意虽然纯洁坚定,治理百姓还未完全完善。
殷望着那金色的御笔诏书,却突然碎裂了像玉树的枝叶一样。
天地间的心意与意图真正的含义,我们并不完全能够理解,神灵保佑的物事也失去了支持。

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气度高远、风流倜傥的人物,面对治理天下的责任和挑战,心怀虽然坚定,但仍未能完全实现百姓的福祉。同时,描述了天地间的奥秘和神灵的护佑,有一种虚实交织、众生渺茫的感觉。

赏析:这首《李伯纪丞相挽诗 其三》表现了诗人对李伯纪丞相的崇敬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言辞,描绘了丞相李伯纪气度非凡、风流雅致的形象。诗人以“气量吞云梦”形容李伯纪丞相的胸怀广阔,能包容天下繁杂的变幻,显示出其志向高远,心胸辽阔。而“风流冠习池”一句则突显了丞相的风采和才华,习池是指文学殿试,意味着他在文学上的卓越表现。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李伯纪丞相忠诚耿直的敬意,称其“致君虽素定”,意味着即使丞相的言行简朴,却心怀忠臣之志,忠诚于国家。然而,“济众未全厘”一句则揭示了当时时局的困扰,暗示着丞相在治理国家方面仍有未尽之责。最后两句“傒望金瓯诏,俄摧玉树枝。
天心殊莫晓,神物失扶持。”则表达了诗人对丞相的殷切期望,希望丞相能够受到皇帝的重用(金瓯诏),以挽救国家危亡(摧玉树枝),但也感叹时局混乱,天子心怀谋略,但却难以触及国家真正的需要,国家神物失去了守护与庇佑。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既有对丞相的崇敬,又有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心忡忡。
标签: 赞颂、忧国忧民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赵令衿写的《李伯纪丞相挽诗》系列: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李伯纪丞相挽诗 其三》的诗:

本文作者赵令衿介绍:🔈

赵令衿(?~一一五八),字表之(《鸡肋编》卷下),号超然居士(《攻媿集》卷五六《清芬堂记》),太祖五世孙。中徽宗大观二年(一一○八)舍选。钦宗靖康初爲军器少监,言事忤旨罢。高宗绍兴中除通判德安府,迁知泉州。归寓三衢,因观秦桧家庙记口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句,爲桧构陷下狱。桧死复爵。二十八年卒。《宋史》卷二四四有传。今录诗六首。 查看更多>>

赵令衿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