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āng guó hán gōng zǐ huá wǎn cí èr shǒu qí èr
康国韩公子华挽词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范纯仁 (fàn chún rén)

弟兄俱是龙门客,数载难忘国士知。
疲马每怜谙远道,焦桐竟待挂朱丝。
青云空费提携力,白首应无报称期。
未到柏城持葬绋,祖庭长恸涕淋漓。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dì xiong jù shì lóng mén kè , shù zǎi nán wàng guó shì zhī 。
pí mǎ měi lián ān yuǎn dào , jiāo tóng jìng dài guà zhū sī 。
qīng yún kōng fèi tí xié lì , bái shǒu yìng wú bào chēng qī 。
wèi dào bǎi chéng chí zàng fú , zǔ tíng zhǎng tòng tì lín lí 。

动物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弟兄们都是游走在龙门山脉的客人,多年来难忘国士的风采才华。
疲惫的马儿总是同情那熟悉的远道,焦桐树却仍等待着挂上朱红的丝绸。
虽然在青云之上努力奋斗,却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赞誉。白发苍苍,却无法得到应有的荣耀。
直到现在仍未能到达柏城,才拿着葬礼上所用的绳索,祖庭中长时间地悲伤哭泣。

全文

总结:

这是一首古文诗篇,描写了一群游走在龙门山脉的客人,他们多年来难忘国士的风采才华。马儿疲惫时总是同情那熟悉的远道,而焦桐树则等待着挂上朱红的丝绸。虽然他们努力奋斗,但仍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赞誉,老去时白发苍苍,荣耀难寻。其中有人还未能到达柏城,仍手持葬礼上所用的绳索,导致祖庭长时间悲伤哭泣。整篇诗表达了一种对辛勤努力未得回报的悲壮情怀。

赏析:
这首诗是范纯仁的《康国韩公子华挽词二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对国士知己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
首句"弟兄俱是龙门客"表明了诗人和韩公子华的深厚友情,他们都是龙门客,共同经历了许多事情,这种友情难以忘怀。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的一些感受,"疲马每怜谙远道"表现了诗人的马匹已经疲惫,但它们仍然能够熟悉远道,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友情的坚守。"焦桐竟待挂朱丝"则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好比焦桐等待着朱丝的点缀,诗人等待着美好的未来。
诗的中间部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但也带有一些无奈,"青云空费提携力,白首应无报称期"表明了诗人虽然怀着美好的愿望,但也感到时光匆匆,不知未来是否能够如愿。
最后两句"未到柏城持葬绋,祖庭长恸涕淋漫"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愿意亲自前去送他最后一程,但也感到悲伤之情如涕雨般淋漫。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范纯仁写的《康国韩公子华挽词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范纯仁介绍:🔈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早年以父荫爲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东转运判官,召爲殿中侍御史。因“濮议”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蕲州。神宗即位,召爲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庆州、信阳军、齐州。请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复知庆州,未几,召爲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亲政,用章惇爲相,遂坚辞执政,出知颍昌府。後因元佑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分司南京、邓州居住。... 查看更多>>

范纯仁的诗:

范纯仁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