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 zhōu chūn rì zá shū sì jué qí èr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轼 (sū shì)

中州腊尽春犹浅,只有梅花最可怜。
坐遣牡丹成俗物,丰肌弱骨不成妍。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zhōng zhōu là jìn chūn yóu qiǎn , zhǐ yǒu méi huā zuì kě lián 。
zuò qiǎn mǔ dān chéng sú wù , fēng jī ruò gǔ bù chéng y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中原地区寒冬渐尽,春天才刚开始,但春意仍不浓厚。在这个时候,只有梅花最为可怜。
过去,牡丹曾被推崇为俗物,如今已经丧失了其美丽的姿态,肌肤丰润,骨骼柔美的样貌无法展现出来。



总结:

这首诗以描绘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比牡丹和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审美价值的思考。诗中描述了中原地区腊月已尽,春天尚未来临的景象,但春意还未浓郁。在这样的背景下,梅花成为唯一值得怜惜的存在。而过去,牡丹曾受人崇拜,被视为美的象征,但如今它已沦为平凡物品,无法展现出它昔日的娇美风姿。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和牡丹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于物换星移、审美变迁的感慨之情。

赏析:苏轼的《黄州春日杂书四绝 其二》以黄州春日为背景,通过描写梅花和牡丹两种花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社会风貌的感慨。
首句“中州腊尽春犹浅”,反映出黄州的春天来得较晚,腊月已过,春天才刚刚开始。这一句中使用了“腊尽春犹浅”一词,通过对时间的描写,突出了春季的初现,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接着,诗人写到“只有梅花最可怜”。这里的“梅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寓意着坚韧、坚强。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盛开,象征着坚强和不屈的品质。这句话中的“可怜”并非表示同情,而是表示梅花的坚韧与众不同。
在下两句中,诗人提到“坐遣牡丹成俗物,丰肌弱骨不成妍”。这里以牡丹为象征,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牡丹是一种美丽的花卉,但在社会中却变得平凡,失去了原本的珍贵和妍丽。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抨击了社会的世俗化和人们对外表的过于追求,强调了内在的品质和坚韧的重要性。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轼写的《黄州春日杂书四绝》系列:

本文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 查看更多>>

苏轼的诗:

苏轼的词:

  • 水龙吟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

  • 水龙吟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

  •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

  • 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

  • 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

  • 满庭芳

    香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

  •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

  • 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

  • 满庭芳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

  • 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

  • 苏轼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