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 tài fù wǎn gē èr shǒu qí yī
胡太傅挽歌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司马光 (sī mǎ guāng)

行冠乡人品,文为学者师。
黄裳藴厚德,玉律俨清规。
大节人难夺,嘉谟世莫知。
仪型不可见,遗烈满丰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xíng guān xiāng rén pǐn , wén wèi xué zhě shī 。
huáng shang yùn hòu dé , yù lǜ yǎn qīng guī 。
dà jié rén nán duó , jiā mó shì mò zhī 。
yí xíng bù kě jiàn , yí liè mǎn fēng bē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行走在乡间,品德高尚如冠绝众人,他的文章成为学者的楷模。
黄裳怀着深厚的德行,他的行为像玉一样规矩端正。
他的伟大节操难以被后人超越,他的智慧思谋被世人所不知晓。
他的仪表风采无法被现世所见,但他的伟大成就却留存在丰碑上。



总结:

这首诗颂扬了一位名为黄裳的学者和乡间人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黄裳行为严谨,道德高尚,文章杰出,被视为学者的楷模。他拥有崇高的节操和智慧谋略,但他的伟大被世人所不知晓,似乎只有丰碑上留下了他的卓越成就。诗人对这位伟大学者的赞美和思念,使得黄裳的卓越品质在古文中得到了永久的传颂。

《胡太傅挽歌二首 其一》赏析::
这首诗是司马光为胡太傅所作的挽歌之一,以表达对胡太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诗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诗人对胡太傅的品德和学识进行了赞颂。他提到胡太傅行冠乡人品,意味着他是乡里的杰出人物,具备高尚的品质。而文为学者师则强调了他在教育方面的卓越,可能是许多学生的师范楷模。此外,黄裳被描述为藴厚德,玉律俨清规,这表明胡太傅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还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规范。
其次,诗中提到胡太傅的伟大之处。大节人难夺,嘉谟世莫知,强调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不凡的品德,大节意味着在面对重大抉择时保持坚韧不拔的品格。嘉谟则可能指的是他的学术建树,世人难以理解其深奥之处。
最后,诗人提到胡太傅的仪容和遗烈。仪型不可见,遗烈满丰碑,这表明他的风采和功绩是无法用言语和形象来描述的,留下的是丰碑,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标签: 赞颂、品德、学识、伟大、遗烈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司马光写的《胡太傅挽歌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佑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後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佑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谥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 查看更多>>

司马光的诗:

司马光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