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zhāng yáng shū jiàn jì èr shǒu qí èr
和章阳叔见寄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子淳 (shì zǐ chún)

师旷离娄不我徒,昭然罔象得玄珠。
心萌口拟成途辙,底事圆明异有无。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shī kuàng lí lóu bù wǒ tú , zhāo rán wǎng xiàng dé xuán zhū 。
xīn méng kǒu nǐ chéng tú zhé , dǐ shì yuán míng yì yǒu w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师旷离开娄国不让我做他的徒弟,他显然没有领悟到玄妙的真理。
我心中萌发了创造一条独特的道路,探索事物的真相,明了它们异于有无的本质。
总结: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个人叫师旷离开娄国不收楚狂人为徒,楚狂人决定自己探索真理,明白事物的本质。表达了一个人不随波逐流,选择独创道路的决心和坚持。

赏析::
这首诗《和章阳叔见寄二首 其二》的作者是释子淳。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道教修炼的追求和对心灵境界的探索。
首先,诗中提到“师旷离娄不我徒”,表明诗人并不是追随普通的师傅,而是在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这里的“师旷”可能指的是道家的高人,而“娄”则是指娄子,也是中国古代道教的代表人物,这种选择显示了诗人对真正修炼之道的渴望。
其次,诗中提到“昭然罔象得玄珠”,这里的“罔象”意指超越了凡俗的形象,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而“玄珠”则象征着道教中的至宝,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灵性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诗中提到“心萌口拟成途辙,底事圆明异有无”,这里表明诗人内心已经萌生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思想,试图通过言语和文字来表达自己对道教境界的理解。诗人认为真正的境界是圆明的,与世俗的有无之分完全不同。
标签: 修行、道教、心灵境界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子淳写的《和章阳叔见寄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子淳介绍:🔈

释子淳(?~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部)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爲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後彻证於芙蓉道楷禅师。住邓州丹霞。爲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爲二卷。 查看更多>>

释子淳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