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dīng zhōng jié sān shǒu qí sān
和丁忠节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周行己 (zhōu xíng jǐ)

大儒出处自无心,调燮功高利物深。
用舍行藏皆是道,不分朝市与山林。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dà rú chū chù zì wú xīn , tiáo xiè gōng gāo lì wù shēn 。
yòng shè xíng cáng jiē shì dào , bù fēn cháo shì yǔ shān lí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大儒出处,自然无心而发。其思维之广阔,品行之高尚,令其技艺高超,善于运用调和之法,使功利与物质之深层次相辅相成。
他对待使用和舍弃,无论是行为还是藏心,都遵循着至道的原则。他不会在世俗的朝廷市井与幽静的山林之间做区分,而是在任何情境下都能保持淡泊超然的态度。全文表达了大儒不被外物所动,专注于内心修炼的品格,以及他高深的学识和博大的胸怀。
总结:此文讲述了大儒的品行和学识,以及他对世俗与清静两个境界的超脱态度。通过无心修身、调燮功利和不分朝市山林,展现了大儒追求至道、超脱尘世的人生理念。

赏析:这首诗《和丁忠节三首 其三》由唐代诗人周行己创作。诗中表达了对丁忠节的赞美和钦佩,以及对他的道德和行为的崇高评价。
诗人首先提到丁忠节是一个“大儒”,这意味着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但他的出处却是“自无心”,这里的“自无心”强调了他的谦逊和无私。他的功绩和利益都是为了深刻的道德目标,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诗人继续提到丁忠节的行为,他的“用舍行藏皆是道”,这意味着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都充满了道德价值观。他不分“朝市与山林”,不论是在政治社会中还是在自然山林中,他都秉持着相同的高尚道德。
总之,这首诗赞美了丁忠节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精神,强调了他的高尚品德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体现。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周行己写的《和丁忠节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周行己介绍:🔈

周行己,字恭叔,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早年从伊川二程游,哲宗元佑六年(一○九一)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徽宗崇宁中官太学博士、齐州教授(《宋元学案》卷三二)。据集中诗篇,曾知原武、乐清等县,其罢知乐清爲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宣和初,除秘书省正字(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後入知东平府王靓幕,卒于郓(同上书)。着有《浮沚集》十九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久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二卷。 周行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明永乐《乐清县志》及清曾唯《东瓯诗存》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查看更多>>

周行己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