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ǔ diàn jiāng tóu wàng xuě qíng èr shǒu qí èr
楚甸江头望雪晴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冯时行 (féng shí xíng)

晴天开泽国,江渚匝烟围。
鹭静萧萧立,梅孤默默飞。
岸荒羣虎过,村迥一人归。
愁绪如相恼,帆收径典衣。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qíng tiān kāi zé guó , jiāng zhǔ zā yān wéi 。
lù jìng xiāo xiāo lì , méi gū mò mò fēi 。
àn huāng qún hǔ guò , cūn jiǒng yī rén guī 。
chóu xù rú xiāng nǎo , fān shōu jìng diǎn y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晴天的时候,开泽国,江水在渚岛附近蜿蜒流动,水面上飘着轻轻的烟雾。
白鹭静静地站在那里,清风吹过,它也不慌不忙,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境地。而梅花孤单地默默飘扬,似乎也有自己的意境。
岸边凄凉荒芜,一群野虎跋涉而过,而村庄的归人却孤独地一个接一个回家。
愁绪如同互相纠缠的仇敌,心中忧虑不断。如今,只能收起帆篷,回到家中,寻求一丝安慰。
全诗表达了晴朗天气下江边景色的描绘,同时以鹭鸟和梅花的形象反衬了人与自然的不同境遇。诗人通过对比岸边的凄凉和村庄的孤寂,表现了内心的忧虑与困惑。最后,诗人只能收拾心情,回归平凡生活,希望在现实中寻得一丝慰藉。

赏析:这首诗是冯时行创作的《楚甸江头望雪晴二首 其二》。诗人以江头雪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江景的深情与愁绪。首先,诗人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日子,江水波光粼粼,整个江渚被薄薄的雾气笼罩,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中的“鹭静萧萧立,梅孤默默飞”用生动的笔墨刻画出江边的静谧景象,鹭鸟安静地站在那里,梅花无声地飘落,强化了江景的宁静与孤寂。
接着,诗人通过“岸荒羣虎过,村迥一人归”来描绘江畔的景象,岸边狼藉,群虎穿行,而村庄则显得宁静而萧瑟,只有一位孤独的人背影独自回家。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与前文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诗人用“愁绪如相恼,帆收径典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愁绪在心头翻滚,就像是互相纠缠的情感,而帆收、径典衣则表明诗人即将启程,离开这片美丽而复杂的江景,带着愁绪离去。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冯时行写的《楚甸江头望雪晴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冯时行介绍:🔈

冯时行(?~一一六三),字当可,号缙云,壁山(今四川璧山)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江原县丞,知眉州丹棱县。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政优召对,因反对和议,出知万州。十一年,又因不附秦桧免官,遂居缙云山中,授徒讲学。桧死,二十七年起知蓬州,二十九年,知黎州,三十一年,知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四二、一七六、一八二、一九二)。擢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孝宗隆兴元年,卒於官。有《缙云集》四十三卷(《宋史·艺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玺刊爲《缙云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爲诗。事见《缙云先生文集》附录宋蹇驹《古城冯侯庙碑》,《宋史翼》卷一○有传。 冯时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查看更多>>

冯时行的诗:

冯时行的词:

  • 青玉案

    年时江上垂杨路。信柱杖、穿云去。碧涧...

  • 虞美人

    东君已了韶华媚。未快芳菲意。临居倾倒...

  • 虞美人

    芳菲不是浑无据。只是春收取。都将酝造...

  • 虞美人

    去年同醉黄花下。采采香盈把。今年仍复...

  • 渔家傲

    云复衡茅霜雪後。风吹江面青罗皱。镜里...

  • 天仙子

    风幸多情开得好。忍却吹教零落了。弄花...

  • 点绛唇

    十日春风,吹开一岁闲桃李。南柯惊起。...

  • 玉楼春

    杏花微露春犹浅。春浅愁浓愁送远。山拖...

  • 点绛唇

    江上新晴,闲撑小艇寻梅去。自知梅处。...

  • 点绛唇

    眉黛低颦,一声春满留苏帐。却从檀响。...

  • 冯时行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