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 ān qiū wàng
长安秋望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杜牧 (dù mù)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lóu yǐ shuāng shù wài , jìng tiān wú yī háo 。
nán shān yǔ qiū sè , qì shì liǎng xiāng gāo 。

秋天 地名

長安秋望

—— 杜牧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lóu yǐ shuāng shù wài , jìng tiān wú yī háo 。
nán shān yǔ qiū sè , qì shì liǎng xiāng gāo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注释:
⑴秋望:在秋天远望。
⑵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⑶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⑷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⑸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诗人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表现出“秋色”之“高”,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难确定,以大中四年(850)杜牧在长安,且多咏长安景色,故应是诗人晚年居住在长安所作。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杜牧介绍:🔈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爲江西团练府巡官,又爲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爲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爲司勳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爲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爲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爲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爲八卷。 卒大中七年,五十一岁。(据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会昌伐叛编证》一文所推定之结论。)补诗一首。 查看更多>>

杜牧的诗:

相关诗词: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氵寉} 一 (yì cháng ān qū èr zhāng jì páng { shuǐ hè } yī)

朝代:唐    作者: 岑参

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
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长安道 (cháng ān dào)

朝代:宋    作者: 文同

长安道,隋唐宫殿生秋草。
若使皆知嗣业难,争得行人望中老。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秋夜望月 (qiū yè wàng yuè)

朝代:唐    作者: 姚崇

明月有余鉴,羁人殊未安。
桂含秋树晚,波入夜池寒。
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
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宜春台 (yí chūn tái)

朝代:宋    作者: 朱继芳

定王米换长安土,北望长安日几回。
更有筑台归未得,凭高却望定王台。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望夫石 (wàng fū shí)

朝代:宋    作者: 王安石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送李秀才入京 (sòng lǐ xiù cái rù jīng)

朝代:唐    作者: 顾况

五湖秋叶满行船,八月灵槎欲上天。
君向长安余适越,独登秦望望秦川。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江行西望 (jiāng xíng xī wàng)

朝代:唐    作者: 韦庄

西望长安白日遥,半年无事驻兰桡。
欲将张翰秋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定王台 (dìng wáng tái)

朝代:宋    作者: 戴复古

长沙米换长安土,筑此崔嵬寄远观。
客子登台千载後,倚栏亦欲望长安。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咏史怀古 豪放 爱国

望之将行 (wàng zhī jiāng xíng)

朝代:宋    作者: 王安石

江涵秋景雁初飞,沙尾长樯发渐稀。
惆怅无因见范蠡,夕阳长送钓船归。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jīn xiāng sòng wéi bā zhī xī jīng)

朝代:唐    作者: 李白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送别 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