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zhèng wú shì láng wǎn gē cí qí èr
致政吴侍郎挽歌词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黄庶 (huáng shù)

荆棘二疏路,几人同敝衣。
仕涂师白髪,国老欲彤帏。
遗稿诗书满,行旌雨雪飞。
陕民应泪落,不见板舆归。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jīng jí èr shū lù , jǐ rén tóng bì yī 。
shì tú shī bái fà , guó lǎo yù tóng wéi 。
yí gǎo shī shū mǎn , xíng jīng yǔ xuě fēi 。
shǎn mín yìng lèi luò , bù jiàn bǎn yú gu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荆棘丛生的两条狭窄路,有几个人身穿破旧的衣衫行走。
卑微的学者已经年迈,白发苍苍,国家的长者们渴望他能进入朝廷,受到重用。
他遗留下来的诗文和书籍堆满了案头,而他的名望也如风中的行旌般迅速传播,即使在雨雪交加的天气中也不停飞扬。
陕西的百姓应当流泪落泪了,因为他们再也没有见到他乘坐着高官显贵的轿车归来。

《致政吴侍郎挽歌词 其二》赏析:
这首词是黄庶所作,表达了对政吴侍郎的挽歌之情。整首词以深沉的哀思和隽永的文字勾画出了一个风云悲壮的画面。
首句“荆棘二疏路,几人同敝衣。”传达了坎坷曲折的生活道路,多少人一同经历了困苦。这里的“荆棘”和“敝衣”都是象征,呼应了挣扎和困难。
接下来的句子“仕涂师白髪,国老欲彤帏。”表现了时光流逝,政吴侍郎已经年迈,国家也有了新的领导。他的白发和国老欲彤帏的描述,将政权更替和个人命运的变迁相互交融。
第三句“遗稿诗书满,行旌雨雪飞。”表达了政吴侍郎在政治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他的诗书被珍藏满府,行旌则飘扬在风雨之中,显示了他的伟大和卓越。
最后两句“陕民应泪落,不见板舆归。”将目光投向了陕西百姓,他们为政吴侍郎的去世而流泪,但他们却再也见不到他的板舆回归,表达了深切的惋惜之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黄庶写的《致政吴侍郎挽歌词》系列:

本文作者黄庶介绍:🔈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後历一府三州,皆爲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後随晏殊重幕长安。皇佑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於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爲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佑三年,卒於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着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爲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 查看更多>>

黄庶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