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è fó jiān chán shī yǔ lù
阅佛监禅师语录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怀深 (shì huái shēn)

说禅要似锺山老,有口无心几个知。
要我舌端轰霹雳,就渠眼里下钳鎚。
平时却出活人剑,险处聊为死马医。
惭愧丛林宗匠在,与人扫尽百生疑。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shuō chán yào sì zhōng shān lǎo , yǒu kǒu wú xīn jǐ gè zhī 。
yào wǒ shé duān hōng pī lì , jiù qú yǎn lǐ xià qián chuí 。
píng shí què chū huó rén jiàn , xiǎn chù liáo wèi sǐ mǎ yī 。
cán kuì cóng lín zōng jiàng zài , yǔ rén sǎo jìn bǎi shēng yí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说禅要像钟山老和尚一样,口中说话虽然有,但心中却空无一物,心意不昧几分?
要像我一般,舌头在嘴巴里犹如雷霆,眼睛里则像铁钳锤一样。
平时表现得像个能活动的人,但在险恶的时候却像个医治已死之马的医生。
惭愧自己与丛林里的宗匠们相比,他们扫尽了众生的疑惑。

总结:全文谈论了禅宗的境界和修行方式。钟山老和尚提倡心无挂碍,空无一物的禅修境界;而作者自己则强调自己在修行时口若悬河,目光如钳鎚。平时表现得活泼自如,但在困境中则能冷静处事。然而,作者仍然自愧不如丛林中的禅宗宗匠,他们能彻底解决众生的种种疑惑。全文表达了对禅宗境界的向往和对宗匠智慧的敬仰。

赏析:这首诗《阅佛监禅师语录》由释怀深创作,表达了禅修的深刻内涵。诗人以禅修者的心境为切入点,展示了禅修的要义和难点。
首句“说禅要似锺山老,有口无心几个知。”强调了禅修的高深和内在性质,要像锺山老和禅宗祖师一样,实际上的体验要胜过口头上的说辞。
接下来的句子“要我舌端轰霹雳,就渠眼里下钳鎚。”描绘了禅修者需要摒弃言辞的繁杂,专注于心的深处,如雷鸣一般的领悟,如钳子一样的专注。
诗中还有“平时却出活人剑,险处聊为死马医。”,表达了禅修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清晰的心智,以及在困难时刻应对问题的勇气。
最后一句“惭愧丛林宗匠在,与人扫尽百生疑。”则表示诗人对佛教禅宗传承的尊敬,也是对传承者们的感恩之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释怀深介绍:🔈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髪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於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後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爲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查看更多>>

释怀深的诗:

相关诗词:

诗 一 (shī yī)

朝代:唐    作者: 寒山

梵志死去来,魂识(《天圣广灯录》作「魄」)见阎老。
读尽百王书,未免(《天圣广灯录》作「不兑」)受捶拷。
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
(见《续藏经》本五代风穴延沼禅师《风穴语录》、《天圣广灯录》卷十五、《古尊宿语录》卷七《风穴禅师语录》、《五灯会元》卷十一引)。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临行颂三首 三 (lín xíng sòng sān shǒu sān)

朝代:唐    作者: 利踪

佛性本来无阻障,衆生不识难归向。
若见如来成佛时,莫向世间求取相。
(以上五首均见宋渭颐藏主编《古尊宿语录》卷十二《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禅师语录》)(按:《祖堂集》卷十八作「紫湖和尚」。
)。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呈佛监禅师偈 (chéng fó jiān chán shī jì)

朝代:宋    作者: 释心道

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徧天下。
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向根源会。
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駡。
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sòng)

朝代:唐    作者: 从谂

渠说佛有难,我说渠有灾。
但看我避难,何处有相随?有无不是说,去来非去来。
为你说难法,对面识得来。
(以上十六首均见宋渭颐藏主《古尊宿语录》卷十四《赵州真际禅师语录》卷下)。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颂云门三句语(幷余颂八首) 委(《天圣广灯录》作「迂」)曲商量 (sòng yún mén sān jù yǔ bìng yú sòng bā shǒu wěi 《 tiān shèng guǎng dēng lù 》 zuò 「 yū 」 qū shāng liáng)

朝代:唐    作者: 缘密

得用由来处处通,归机施设认家风。
扬眉瞬目同(《天圣广灯录》作「开」)一眼,竪拂敲牀为耳聋。
(以上十二首均见《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及《古尊宿语录》卷十八收宋守坚辑《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下。
《天圣广灯录》卷二十一以为鼎州普安道禅师作,道禅师为缘密之法嗣。
)。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jì)

朝代:唐    作者: 延禅师

才到洪山便跥跟,四方八面不言论。
他家自有眠云志,芦管横吹宇宙喧。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灯会元》卷十四。
)(按:《五灯会元》作「义禅师」,其师作「延禅师」,今从《景德传灯录》及《天圣广灯录》卷二十四目录。
)。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题佛鉴禅师语录後 (tí fó jiàn chán shī yǔ lù hòu)

朝代:宋    作者: 释慧古

流水高山不在弦,等闲成曲又成篇。
列珊瑚树枝枝好,撒水银珠颗颗圆。
挥落禅关无少滞,增添衲子几重冤。
拟於纸上明端的,争似当机自造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震禅师喜谈传灯录谩以一偈示之 (zhèn chán shī xǐ tán chuán dēng lù màn yǐ yī jì shì zhī)

朝代:宋    作者: 王庭珪

僧问灵山一会禅,不知谁与佛言论。
灵山会里何曾说,只有闍梨独得闻。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佛监和尚赞 (fó jiān hé shàng zàn)

朝代:宋    作者: 释子益

雨过五峰,云横玉几。
日面月面,只这便是。
道是佛监,舌拄梵天。
道非佛监,眉毛拖地。
更言两对君王,三奉诏旨。
看来元是阴平界上雍师波,谁不识你。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佛光正禅师 (qián zhù huì lín lì dài chán shī zhēn zàn fó guāng zhèng chán shī)

朝代:宋    作者: 释怀深

炟赫佛光,逆顺无碍。
道传崑山,声飞湖海。
戏笑怒骂,皆师三昧。
风流处,更尤佳。
曾悟庭前栢,春风二月花。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