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 yóu chūn shuǐ
鱼游春水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张元干 (zhāng yuán gān)

芳洲生苹芷。
宿雨收晴浮暖翠。
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
清镜空馀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
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怀易醉。
十二栏干慵遍倚。
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

fāng zhōu shēng píng zhǐ 。
sù yǔ shōu qíng fú nuǎn cuì 。
yān guāng rú xǐ , jǐ piàn huā fēi diǎn lèi 。
qīng jìng kōng yú bái fà tiān , xīn hèn shuí chuán hóng líng jì 。
xī zhǎng àn hén , làng tūn shā wěi 。
lǎo qù qíng huái yì zuì 。
shí èr lán gān yōng biàn yǐ 。
shuāng fú rén guàn fēng liú , gōng míng wàn lǐ 。

赠别 写景 抒情 壮志难酬 愁苦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这是一首古文诗歌,以下是它的白话文翻译和总结:
芳洲生苹芷。
在美丽的地方,苹果树丛生。
宿雨收晴浮暖翠。
昨晚的雨已经停,晨光中翠绿更加明亮。
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
晨雾如水一般洗净大地,几朵花瓣飘落,宛如点点泪珠。
清镜空馀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
镜中显现的只剩下白发,新的忧愁由谁传递,用红绫来表达?
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溪水涨满了岸边,浪潮吞噬着沙滩的尾巴。
老去情怀易醉。
随着年岁的增长,感情变得更容易被醉酒所淹没。
十二栏干慵遍倚。
十二栏干上,懒洋洋地依靠着。
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
那对野鸭已经习惯了自由自在的风流生活,功名事业却遥不可及。
总结: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场景,清晨的景色如诗如画。但诗人也感到了时光流逝,年岁增长,白发增多,心中充满了新的忧愁。溪水涨满了岸边,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最后,诗人提到了一对野鸭,它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功名利禄无关。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鉴赏:

  毛晋《芦川词跋》说:“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极妩秀之致。”这首送别词,首先触景生情,后又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结构严谨,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悲愤之情与送别之意,在写作上自有特色,为其佳作之一。

  大凡送别之作,多托离怀以抒情,写景以寄情,这首词也是如此。词的开头四句,描写送别时的春江景色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凄苦感情。“芳洲”二句是说,一场夜雨过后,碧空如洗,长满苹芷的小洲上,淡淡的晨雾在翠绿的芳草上面轻轻浮动飘动,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在这里,作者不仅描绘出送别时展现在眼前的春光晨色,又点出了送别的时间,还化用白居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暗示这生机盎然,给人带来活力,带来暖意的芳草,却挑起了作者无限惜别之意。“暖翠”二字尤其精妙,它从感觉方面把夜雨过后春江两岸的景色诗情画意地描写出来了。而“烟光如洗”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出江边晨景。其中前一句写“烟”,着一“洗”字,现出天空无限净洁的境界,写足了“宿雨收晴”之意;后一句写花,写一场春雨过后,鲜花盛开,时而轻盈的花瓣随风翩翩起舞,在作者看来,轻盈的花瓣犹如那点点泪珠,洒落地上。“点泪”二字用拟人手法,寓王观之情于客观,融惜别之情于春景,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清气氛,也为下面的抒情做好了铺垫。“清镜”二句,紧承“飞花点泪”,即景抒情,转入到对年华虚度、功业无成的忧伤心情的抒写。“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和屈原一样,作者有感于日月如梭,时不待我,明镜新添白发,容颜日渐衰老,然而抗金报国的宏愿却无法实现,内心充满忧伤。一个“空”字,就把作者壮志难酬、老而无成的悲愤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词人本是把恢复中原故土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的,但“天意从来高难问”(《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皇帝高高在上,出尔反尔,其意图令人难以捉摸。更使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竟重用主和派,排斥抗金志士,这样就是词人的宏愿无法实现,致使词人感到老而无成。“新恨”句化用锦城官妓灼灼寄泪的典故,说明近来生活越来越寂寞,越来越孤独,甚至连一把同情眼泪也无人相送行,使人“新恨”无穷,倾吐了自己世无知己的悲哀。“溪涨”二句又缘情布景,进一步写雨后江天景色。“溪涨岸痕”写春水之猛,“浪吞沙尾”,写波浪之高。一“涨”一“吞”,不仅生动地再现了雨后春江波涛汹涌的情景,同时又借物抒怀,暗寓了自己高涨的自伤与伤别的心情。在这里,情与景合而为一,水乳交融,已经达到了浑然难辨的境界。

  过片再次借景抒情。“老去情怀”二句,暗示了送别的地点——江楼,以回应开头,同时又形象地刻画出词人内心无限的悲苦。一个“易醉”,一个“慵遍倚”,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难以言说又无处言说的辛酸!“双凫人惯风流”二句,词人以高度的热情赞美了友人胸怀“功名万里”的报国壮志,同时也把抗金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友人身上。这位友人或许被召入朝,词人为其送,故化用王桥的典故,称颂他一贯风流倜傥,素有报国立功之志。在这里,慰藉之情与送别之意是融为一体的。最后四句写送别。“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词人在此展开了丰富而奇妙的联想。他告诉友人,此别之后,此日送别的场面将会在他的梦中重现,他设想那时,自己将在碧云深处与浓妆丽人相伴,过清闲的隐居生活,而友人却被应召入朝,自己依依难舍,因而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伫立江边,凝望着友人的“孤帆”渐渐地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久久不忍离去。这两句词,巧妙地化用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而又有所创新,作者再次缘情布景,托物抒怀,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进一步写自己惜别之情,寄实于虚,虚实相映,更加真切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煞拍“何时送客,更临春水”,由当日送别想到来日送别,又由来日送别看见来日相逢,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更加含蓄委婉地写出词人无比悲痛的惜别之情。这种写法,确实“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江顺诒《词学集成·法》)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张元干介绍:🔈

张元干的词:

相关诗词:

劝鱼吟 (quàn yú yín)

朝代:宋    作者: 徐照

一寒游鱼不可见,春暖游鱼初见面。
渊清人稀鱼可游,劝鱼切勿亲金鈎。

观游鱼 (guān yóu yú)

朝代:唐    作者: 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写景 抒情

食鱼江水边 (shí yú jiāng shuǐ biān)

朝代:宋    作者: 赵文

食鱼江水边,投骨江水中。
衆鱼逐其腴,踊跃以相从。
所得仅濡沫,满意如游龙。
焉知此弃骨,与尔类本同。
人间网罗多,江海不得容。
小鱼得骨莫浪喜,且可慎汝出入踪。

动物

越鱼吟 (yuè yú yín)

朝代:宋    作者: 徐照

越鱼生水中,专食水上禽。
禽又安知鱼,鱼自生机心。
越鱼早来人钓得,人却放之反不食。

房陵旧第股引蔡水养鱼於池败日或有塞其水窦鱼多涸矣 (fáng líng jiù dì gǔ yǐn cài shuǐ yǎng yú wū chí bài rì huò yǒu sāi qí shuǐ dòu yú duō hé yǐ)

朝代:宋    作者: 宋祁

後园平日引春渠,浴凤翔鸳两自如。
一旦绣衣来簿责,余灾犹得及池鱼。

读庄子六绝句 其四 (dú zhuāng zǐ liù jué jù qí sì)

朝代:宋    作者: 李纲

濠上观鱼适意时,从容鱼乐独心知。
何须更问鱼非我,能见鱼游复是谁。

鱼游春水 (yú yóu chūn shuǐ)

朝代:唐    作者: 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
余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
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黄金缕。
莺转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
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
凤箫声绝沈孤鴈,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婉约 闺怨 春天 思念

游鱼 (yóu yú)

朝代:宋    作者: 宋祁

游鱼川上乐,映藻复依蒲。
须防裁密网,莫独畏鹈鹕。

濠上 (háo shàng)

朝代:宋    作者: 宋祁

惠非蒙叟叟非鱼,濠上全知鱼乐无。
春水未深鱼易乐,要须真乐是江湖。

泗水行 (sì shuǐ xíng)

朝代:唐    作者: 张籍

泗水流急石纂纂,鲤鱼上下红尾短。
春冰销散日华满,行舟往来浮桥断。
城边鱼市人早行,水烟漠漠多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