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guǎn èr shǒu qí èr
溪馆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蒋堂 (jiǎng táng)

野意本自遂,兹溪称独醒。
云萝环静室,水石照疏棂。
杀竹编书古,纫兰作佩声。
王通昔不遇,时亦坐汾亭。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yě yì běn zì suì , zī xī chēng dú xǐng 。
yún luó huán jìng shì , shuǐ shí zhào shū líng 。
shā zhú biān shū gǔ , rèn lán zuò pèi shēng 。
wáng tōng xī bù yù , shí yì zuò fén tí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野外的心思自然流畅,此时来到这条小溪边独自醒悟。四周云雾环绕着宁静的房间,水面映照出稀疏的窗棂。我杀竹取其韧性编写古书,用香兰细细缀成佩饰,发出悦耳的声响。王通曾经不曾得到过机遇,如今也只能坐在汾亭中。



总结:

诗人在野外领悟到心境的畅达自然,来到溪边时感到独自清醒。房间静谧,云雾环绕,窗外的水石映照在稀疏的窗棂上。诗人以竹编书,以兰制作佩饰,发出悦耳的声响。诗末提到王通曾经没有得到机遇,如今只能坐在汾亭中。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体悟,同时抒发对机遇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之情。

赏析:这首诗《溪馆二首 其二》是蒋堂创作的古文诗。诗人通过描写溪馆的自然景致和生活情趣,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首句“野意本自遂,兹溪称独醒”,表现了诗人在溪馆所感受到的宁静和自由,野意自然流畅,溪水也仿佛是他独自觉醒的伙伴。这句中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节奏感。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溪馆内的景物,云萝环绕静室,水石映照疏棂,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诗人以“杀竹编书古,纫兰作佩声”来形容自己在这里的生活,杀竹编书表示他在此地专心著书,而纫兰作佩声则强调了他的生活雅致和情趣。
最后两句“王通昔不遇,时亦坐汾亭”提到了王通,可能是指古代文学家王通,他在诗文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古代文人的共鸣和传承,也突出了溪馆这个地方的文学价值。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蒋堂写的《溪馆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蒋堂介绍:🔈

蒋堂(九八○~一○五四)字希鲁,号遂翁,本直兴(今属江苏)人。家於苏州(今属江苏)。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历知临川县,通判眉、吉、楚州,知泗州,召爲监察御史。仁宗朝任侍御史,因谏阻废郭皇后事,出爲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又降知越州,徙苏州。入判刑部,擢三司副使。复历梓夔路安抚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知应天、河中府及洪、杭、益、苏州,累迁枢密直学士。皇佑中,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六年卒(《文恭集》卷三九《蒋公神道碑》),年七十五。史称其清修纯饬,好学工时,有《吴门集》二十卷。《宋史》卷二九八、《吴郡志》卷二五有传。 蒋堂《吴门集》久佚,明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堂二十世孙鐄掇拾... 查看更多>>

蒋堂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