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 huáng tài hòu wǎn gē èr shǒu qí yī
太皇太后挽歌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韩维 (hán wéi)

沙麓开祥兆,河洲迈德风。
壮猷咨故老,柔道息诸戎。
在己仪常损,於民惠少丰。
谁持太史笔,善述九年功。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shā lù kāi xiáng zhào , hé zhōu mài dé fēng 。
zhuàng yóu zī gù lǎo , róu dào xī zhū róng 。
zài jǐ yí cháng sǔn , wū mín huì shǎo fēng 。
shuí chí tài shǐ bǐ , shàn shù jiǔ nián gō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沙麓上出现吉祥的征兆,河洲间传来盛美的风气。
雄壮的气概咨询着长者,柔和的德行让战争停息。
在治理国家的大计划中不断削减自己的奢侈,给百姓带来富足与福利。
谁能执掌太史笔,善于描述这九年来的功绩。

全文

总结:

文章描绘了沙麓地区兴盛昌盛的景象,与河洲地区蒸蒸日上的风气。强调了领导者的咨询智慧和以柔和的方法维护国家安宁。同时,强调领导者应当节俭,惠及百姓,以创造富裕和繁荣。最后,期望有人能够记载下这九年来的伟大功绩。

赏析:这首诗《太皇太后挽歌二首 其一》是唐代诗人韩维创作的,表达了对太皇太后的深切哀思和对她治理国家的赞颂。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富有文学修辞的手法,下面进行详细的赏析:
首先,诗人以"沙麓开祥兆,河洲迈德风"开篇,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预示着太皇太后的统治带来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这是一种以景物来映衬人物的手法,写景。
接着,诗中提到"壮猷咨故老,柔道息诸戎",强调太皇太后聆听智者的意见,采纳柔和的政策,使国家免于战乱,这一部分属于抒情,表达了太皇太后的明智和谦和。
然后,诗中提到"在己仪常损,於民惠少丰",强调太皇太后不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而是时刻以民众为重,履行她的职责,这体现了她的仁德。这一部分属于咏德。
最后,诗人提到"谁持太史笔,善述九年功",强调太皇太后的治理功绩应该被记录下来,这是对她的最高褒奖,也是对历史的呼吁。这部分属于史诗。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唐代的典型文学风格,通过富有意境的描写和抒发情感,讴歌了太皇太后的治理之道和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韩维写的《太皇太后挽歌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韩维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绦、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後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佑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 查看更多>>

韩维的诗:

韩维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