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半空人迹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古寺半空人迹稀”出自哪首诗?

答案:古寺半空人迹稀”出自: 宋代 沈遘 《杭州燕思阁分题四首 七言得偃松院》,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gǔ sì bàn kōng rén jì xī ,诗句平仄:

问题2:“古寺半空人迹稀”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古寺半空人迹稀”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古寺半空人迹稀”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古寺半空人迹稀”的下一句是: 老松自偃何年有 , 诗句拼音为: lǎo sōng zì yǎn hé nián yǒu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古寺半空人迹稀”全诗

杭州燕思阁分题四首 七言得偃松院 (háng zhōu yàn sī gé fēn tí sì shǒu qī yán dé yǎn sōng yuàn)

朝代:宋    作者: 沈遘

古寺半空人迹稀,老松自偃何年有。
擢干欲耸不及寻,蟠枝却覆遂盈亩。
群凤晒日相婆娑,病蛟眠沙独蚴蟉。
五月南风翠幄凉,三冬朔雪穹庐厚。
本知托植须冈陵,岂应诎身此培塿。
往来不用为叹嗟,题诗调笑儿女口。

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gǔ sì bàn kōng rén jì xī , lǎo sōng zì yǎn hé nián yǒu 。
zhuó gān yù sǒng bù jí xún , pán zhī què fù suì yíng mǔ 。
qún fèng shài rì xiāng pó suō , bìng jiāo mián shā dú yòu liú 。
wǔ yuè nán fēng cuì wò liáng , sān dōng shuò xuě qióng lú hòu 。
běn zhī tuō zhí xū gāng líng , qǐ yìng qū shēn cǐ péi lǒu 。
wǎng lái bù yòng wèi tàn jiē , tí shī tiáo xiào ér nǚ kǒu 。

“古寺半空人迹稀”繁体原文

杭州燕思閣分題四首 七言得偃松院

古寺半空人跡稀,老松自偃何年有。
擢幹欲聳不及尋,蟠枝却覆遂盈畝。
群鳳曬日相婆娑,病蛟眠沙獨蚴蟉。
五月南風翠幄凉,三冬朔雪穹廬厚。
本知託植須岡陵,豈應詘身此培塿。
往來不用爲嘆嗟,題詩調笑兒女口。

“古寺半空人迹稀”韵律对照

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古寺半空人迹稀,老松自偃何年有。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擢干欲耸不及寻,蟠枝却覆遂盈亩。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群凤晒日相婆娑,病蛟眠沙独蚴蟉。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五月南风翠幄凉,三冬朔雪穹庐厚。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本知托植须冈陵,岂应诎身此培塿。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往来不用为叹嗟,题诗调笑儿女口。

“古寺半空人迹稀”全诗注音

gǔ sì bàn kōng rén jì xī , lǎo sōng zì yǎn hé nián yǒu 。

古寺半空人迹稀,老松自偃何年有。

zhuó gān yù sǒng bù jí xún , pán zhī què fù suì yíng mǔ 。

擢干欲耸不及寻,蟠枝却覆遂盈亩。

qún fèng shài rì xiāng pó suō , bìng jiāo mián shā dú yòu liú 。

群凤晒日相婆娑,病蛟眠沙独蚴蟉。

wǔ yuè nán fēng cuì wò liáng , sān dōng shuò xuě qióng lú hòu 。

五月南风翠幄凉,三冬朔雪穹庐厚。

běn zhī tuō zhí xū gāng líng , qǐ yìng qū shēn cǐ péi lǒu 。

本知托植须冈陵,岂应诎身此培塿。

wǎng lái bù yòng wèi tàn jiē , tí shī tiáo xiào ér nǚ kǒu 。

往来不用为叹嗟,题诗调笑儿女口。

“古寺半空人迹稀”全诗翻译

译文:
古寺悬空,人迹稀少,那老松树自横卧多少年了。想要攀援而上,欲望耸峙的根基不及寻常,但蟠曲的枝干却遍布遂满一亩之地。

几只群凤在日光下晒着羽毛,相互间形态优美。而一条病蛟则独自藏匿在沙中,周围只有孤独的蚴蟉相伴。

五月时,南风吹来,使得翠绿的幔帐凉意袭人;而三冬之际,朔雪堆积在高耸的庐厚上。

本来知道自己应该扎根于高冈陵上,怎会被埋葬在这荒芜的坟冢。

往来行走,不必为此而叹叹惋惋,倒不妨在这里题诗调笑,逗得儿女们欢笑开口。



总结: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处古寺和周围景物的景象。古寺半空,人迹罕至,老松树虽然长势不及预期,但枝干蔓延盈亩。群凤在日光下晒羽,病蛟孤寂沙中。五月南风翠幄凉,三冬朔雪堆厚。文中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无所奈何的心情,但也提到不必沮丧,而是以诗词调侃儿女欢笑。

“古寺半空人迹稀”总结赏析

这首诗《杭州燕思阁分题四首 七言得偃松院》是沈遘创作的,它描述了杭州的一座古寺,以及寺内的偃松院景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这首诗中,沈遘通过精彩的描写,展现出了寺庙和偃松院的景致。首先,他提到古寺半空,人迹稀,给人一种宁静幽远的感觉。古老的松树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自己,突显了岁月的长久。擢干欲耸,却不及寻,这句话表现了松树生长的顽强,蟠枝覆盖整片院落,让人感到壮观。
接下来,诗中提到群凤晒日,病蛟眠沙,这些生动的比喻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感受。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季节变化对这个地方的影响,五月时南风吹来,翠幄凉爽,而三冬则有朔雪覆盖,穹庐更加厚重。这种对季节交替的描写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和时光流转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精致的描写、生动的比喻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古寺和偃松院的美丽和壮观。这首诗的标签可以包括:“写景”、“自然美”、“宁静幽远”等。

“古寺半空人迹稀”诗句作者沈遘介绍:

沈遘(一○二八~一○六七),字文通,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初以祖荫补郊社斋郎。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进士。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召爲集贤校理,权三司度支判官。擢修起居注,改右正言,知制诰。出知越州、杭州。英宗即位,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因母丧离职,服未竟而卒,年四十。遘与从叔括、弟辽,合称沈氏三先生。有《西溪文集》十卷。事见《临川文集》卷九三《内翰沈氏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遘诗,以明覆宋本《沈氏三先生集·西溪文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清康熙戊戌吴允嘉校刻、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简称浙局本)。另从《纬略》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更多...

“古寺半空人迹稀”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