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送苕溪入太湖”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闲送苕溪入太湖”出自哪首诗?

答案:闲送苕溪入太湖”出自: 宋代 苏轼 《赠孙莘老七绝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xián sòng tiáo xī rù tài hú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闲送苕溪入太湖”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闲送苕溪入太湖”的上一句是: 作堤扞水非吾事 , 诗句拼音为: zuò dī hàn shuǐ fēi wú shì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闲送苕溪入太湖”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闲送苕溪入太湖”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闲送苕溪入太湖”全诗

赠孙莘老七绝 其二 (zèng sūn shēn lǎo qī jué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天目山前绿浸裾,碧澜堂上看衔舻。
作堤扞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tiān mù shān qián lǜ jìn jū , bì lán táng shàng kàn xián lú 。
zuò dī hàn shuǐ fēi wú shì , xián sòng tiáo xī rù tài hú 。

“闲送苕溪入太湖”繁体原文

贈孫莘老七絕 其二

天目山前綠浸裾,碧瀾堂上看銜艫。
作隄捍水非吾事,閑送苕溪入太湖。

“闲送苕溪入太湖”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天目山前绿浸裾,碧澜堂上看衔舻。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作堤扞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闲送苕溪入太湖”全诗注音

tiān mù shān qián lǜ jìn jū , bì lán táng shàng kàn xián lú 。

天目山前绿浸裾,碧澜堂上看衔舻。

zuò dī hàn shuǐ fēi wú shì , xián sòng tiáo xī rù tài hú 。

作堤扞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闲送苕溪入太湖”全诗翻译

译文:
天目山前,绿色的山脚裙摇曳。登上碧澜堂,俯瞰着湖面上的船只穿梭。
修筑堤坝防止水患并不是我要做的事,我只是闲暇时把苕溪水送入太湖。



总结:

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天目山前碧绿的景色,登上碧澜堂,欣赏着湖上船只行驶的美景。诗人表示自己无意参与堤坝的修筑工程,只享受闲暇时将苕溪水送入太湖的悠闲时光。整首诗情境优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闲送苕溪入太湖”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创作的七绝词,表达了诗人赠送好友孙莘的情感和景物的描写。
诗中开篇即以"天目山前绿浸裾,碧澜堂上看衔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天目山青翠的山脉和碧澜堂清幽的景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绿浸裾"表明山脚下的景色是如此生动而引人注目,"碧澜堂上看衔舻"则将诗人与好友相聚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衔舻可能指的是一种小舟,暗示着诗人与好友一同欣赏湖光山色。
接着诗人写到"作堤扞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表达了自己不擅长修筑堤坝来防止水患的无奈,而更愿意闲庭信步地欣赏自然景色。"闲送苕溪入太湖"则暗示着诗人将诗意的山水景致送给了好友,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标签:
写景、友情、自然风光

“闲送苕溪入太湖”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闲送苕溪入太湖”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