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示此像”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即示此像”出自哪首诗?

答案:即示此像”出自: 宋代 释德洪 《释迦出山画像赞》, 诗句拼音为: jí shì cǐ xiàng

问题2:“即示此像”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即示此像”的上一句是: 初出雪山 , 诗句拼音为: chū chū xuě shān

问题3:“即示此像”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即示此像”的下一句是: 以百千亿微尘数身 , 诗句拼音为: yǐ bǎi qiān yì wēi chén shù shēn ,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即示此像”全诗

释迦出山画像赞 (shì jiā chū shān huà xiàng zàn)

朝代:宋    作者: 释德洪

徧大海味,具於一滴。
尽法界身,足於纤埃。
伫思则灯王之座不能入毗耶之室,敛念则弥勒之门弹指即开。
惟我鼻祖,释迦和尚。
初出雪山,即示此像
以百千亿微尘数身,九十七大人之相。
顿入毫端三昧,而幻此一幅之上。
垂手跣足,顶螺颔丝。
超然静深,出三界痴。
如浩荡春寄於纤枝,如清凉月印於盆池。
镂冰琢雪,我作赞词。
关空锁梦夫,子其牢蓄之。

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

biàn dà hǎi wèi , jù wū yī dī 。
jìn fǎ jiè shēn , zú wū xiān āi 。
zhù sī zé dēng wáng zhī zuò bù néng rù pí yē zhī shì , liǎn niàn zé mí lè zhī mén tán zhǐ jí kāi 。
wéi wǒ bí zǔ , shì jiā hé shàng 。
chū chū xuě shān , jí shì cǐ xiàng 。
yǐ bǎi qiān yì wēi chén shù shēn , jiǔ shí qī dà rén zhī xiāng 。
dùn rù háo duān sān mèi , ér huàn cǐ yī fú zhī shàng 。
chuí shǒu xiǎn zú , dǐng luó hàn sī 。
chāo rán jìng shēn , chū sān jiè chī 。
rú hào dàng chūn jì wū xiān zhī , rú qīng liáng yuè yìn wū pén chí 。
lòu bīng zhuó xuě , wǒ zuò zàn cí 。
guān kōng suǒ mèng fū , zǐ qí láo xù zhī 。

“即示此像”繁体原文

釋迦出山畫像贊

徧大海味,具於一滴。
盡法界身,足於纖埃。
佇思則燈王之座不能入毗耶之室,斂念則彌勒之門彈指即開。
惟我鼻祖,釋迦和尚。
初出雪山,即示此像。
以百千億微塵數身,九十七大人之相。
頓入毫端三昧,而幻此一幅之上。
垂手跣足,頂螺頷絲。
超然静深,出三界癡。
如浩蕩春寄於纖枝,如清涼月印於盆池。
鏤冰琢雪,我作贊詞。
關空鎖夢夫,子其牢蓄之。

“即示此像”全诗注音

biàn dà hǎi wèi , jù wū yī dī 。

徧大海味,具於一滴。

jìn fǎ jiè shēn , zú wū xiān āi 。

尽法界身,足於纤埃。

zhù sī zé dēng wáng zhī zuò bù néng rù pí yē zhī shì , liǎn niàn zé mí lè zhī mén tán zhǐ jí kāi 。

伫思则灯王之座不能入毗耶之室,敛念则弥勒之门弹指即开。

wéi wǒ bí zǔ , shì jiā hé shàng 。

惟我鼻祖,释迦和尚。

chū chū xuě shān , jí shì cǐ xiàng 。

初出雪山,即示此像。

yǐ bǎi qiān yì wēi chén shù shēn , jiǔ shí qī dà rén zhī xiāng 。

以百千亿微尘数身,九十七大人之相。

dùn rù háo duān sān mèi , ér huàn cǐ yī fú zhī shàng 。

顿入毫端三昧,而幻此一幅之上。

chuí shǒu xiǎn zú , dǐng luó hàn sī 。

垂手跣足,顶螺颔丝。

chāo rán jìng shēn , chū sān jiè chī 。

超然静深,出三界痴。

rú hào dàng chūn jì wū xiān zhī , rú qīng liáng yuè yìn wū pén chí 。

如浩荡春寄於纤枝,如清凉月印於盆池。

lòu bīng zhuó xuě , wǒ zuò zàn cí 。

镂冰琢雪,我作赞词。

guān kōng suǒ mèng fū , zǐ qí láo xù zhī 。

关空锁梦夫,子其牢蓄之。

“即示此像”全诗翻译

译文:
扩大海味,都蕴含在一滴之中。
尽法界身,足以容纳纤尘之埃。
静静地思索,则发现灯王的座位无法进入毗耶的室内;心意内敛,则弥勒的门户指哪开哪。
惟有我佛的鼻祖,即释迦牟尼。
初次离开雪山,便显现此佛像。
他以百千亿微尘的身躯,拥有九十七大人的相貌。
瞬间进入微尘之间的三昧境界,却在这幅画像上幻化了出来。
他垂手而立,赤足而行,头顶有螺旋丝发。
超然静谧,离开了三界的迷惑。
他犹如浩荡的春风停驻在纤枝上,又如清凉的月光镶嵌在盆池里。
我以雕冰琢雪的手法,为他作赞颂之词。
关押空虚之梦吧,让子其牢牢地守护着。
全文总结:这篇文辞描写了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以及他身具众多形相的形象。文章通过表达佛陀身体微尘般众多,但又包含众多伟大相貌的形态。释迦牟尼在出山后即显现佛像,以其深邃的智慧超越三界的尘缘,表现出他的超然和静谧。最后,文章呼吁将虚幻之梦关押起来,守护着正道。

“即示此像”总结赏析

赏析:《释迦出山画像赞》是一首以佛教题材为主题的古诗。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描述了释迦佛陀初次出山示人的神奇景象。他将释迦佛陀的身影比喻为“众生涓滴”,显示出释迦佛陀的伟大胸怀和慈悲普渡众生的愿望。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佛陀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佛陀神秘智慧和慈悲力量的赞美。

“即示此像”诗句作者释德洪介绍: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爲童子。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爲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监》),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於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即示此像”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