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去书来又一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书去书来又一年”出自哪首诗?

答案:书去书来又一年”出自: 宋代 李之仪 《次韵湖阴韦深道五小诗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ū qù shū lái yòu yī nián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书去书来又一年”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书去书来又一年”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书去书来又一年”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书去书来又一年”的下一句是: 只应提处是虚鞭 , 诗句拼音为: zhī yìng tí chù shì xū biān ,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书去书来又一年”全诗

次韵湖阴韦深道五小诗 其二 (cì yùn hú yīn wéi shēn dào wǔ xiǎo shī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李之仪

书去书来又一年,只应提处是虚鞭。
相逢会得笔头语,莫惜频寻酒里天。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shū qù shū lái yòu yī nián , zhī yìng tí chù shì xū biān 。
xiāng féng huì dé bǐ tóu yǔ , mò xī pín xún jiǔ lǐ tiān 。

“书去书来又一年”繁体原文

次韵湖陰韋深道五小詩 其二

書去書來又一年,祇應提處是虛鞭。
相逢會得筆頭語,莫惜頻尋酒裏天。

“书去书来又一年”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书去书来又一年,只应提处是虚鞭。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相逢会得笔头语,莫惜频寻酒里天。

“书去书来又一年”全诗注音

shū qù shū lái yòu yī nián , zhī yìng tí chù shì xū biān 。

书去书来又一年,只应提处是虚鞭。

xiāng féng huì dé bǐ tóu yǔ , mò xī pín xún jiǔ lǐ tiān 。

相逢会得笔头语,莫惜频寻酒里天。

“书去书来又一年”全诗翻译

译文:
书来又一年,书去又一年,时间匆匆流逝,只能提起书本来形容虚度光阴。
当相逢时,可以畅谈笔头间的心得与感悟,不必拘泥于频繁寻求酒宴之乐。
总结:这段古文描述了时光流逝,书来书去,以及相逢时可以分享笔头语言的重要性。作者呼吁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酒宴中,而是应该用来读书思考,互相交流。

“书去书来又一年”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次韵湖阴韦深道五小诗 其二》表现了诗人李之仪在阅历书卷、往来岁月的心境。诗中以“书去书来又一年”开篇,突显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往复,对时间的感慨。"只应提处是虚鞭" 表达了对流年的无奈,时间飞逝如虚幻般匆匆而过。接着,诗人以“相逢会得笔头语”表达了相见的喜悦,相遇之际言语交流,获得心头的启示。最后两句“莫惜频寻酒里天”,意指不要吝啬多次寻找心灵慰藉,即使在烟酒之间也可找到天地之间的自由心境。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相遇和心境的深刻思考。
标签: 思辽、抒怀

“书去书来又一年”诗句作者李之仪介绍: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爲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爲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後以元佑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後集》爲底本。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简称吴钞,藏北京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简称吴刊)。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书去书来又一年”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