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执考书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又执考书去”出自哪首诗?

答案:又执考书去”出自: 宋代 文同 《送张兢无悔秘校赴调》,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yòu zhí kǎo shū qù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仄

问题2:“又执考书去”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又执考书去”的上一句是: 君独安且怡 , 诗句拼音为: jūn dú ān qiě yí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仄

问题3:“又执考书去”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又执考书去”的下一句是: 当衡谁与知 , 诗句拼音为: dāng héng shuí yǔ zhī ,诗句平仄:○平平仄平

“又执考书去”全诗

送张兢无悔秘校赴调 (sòng zhāng jīng wú huǐ mì xiào fù tiáo)

朝代:宋    作者: 文同

无悔富道谊,卷藏无所施。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
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wú huǐ fù dào yì , juàn cáng wú suǒ shī 。
duān hù bài shàng guān , shí nián zǒu jiē chí 。
rén jiē wèi jiē wǎn , jūn dú ān qiě yí 。
yòu zhí kǎo shū qù , dāng héng shuí yǔ zhī 。

“又执考书去”繁体原文

送張兢無悔秘校赴調

無悔富道誼,卷藏無所施。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階墀。
人皆爲嗟惋,君獨安且怡。
又執考書去,當衡誰與知。

“又执考书去”韵律对照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无悔富道谊,卷藏无所施。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又执考书去”全诗注音

wú huǐ fù dào yì , juàn cáng wú suǒ shī 。

无悔富道谊,卷藏无所施。

duān hù bài shàng guān , shí nián zǒu jiē chí 。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

rén jiē wèi jiē wǎn , jūn dú ān qiě yí 。

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yòu zhí kǎo shū qù , dāng héng shuí yǔ zhī 。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又执考书去”全诗翻译

译文:
无悔富道谊,卷藏无所施。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
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翻译如下:

无怨悔于丰富的交往,将自己的才智收藏起来未曾施展。
戴着华冠,向高高在上的官员行礼,十年间不辞辛劳地攀登官阶。
人们都为之惋惜叹息,而君主却安然自得,心情愉悦。
又拿起考试的书籍去了,将要面对谁的评判呢?



总结:


这首诗写了一个人与世无争,积极修身的形象。他不追逐名利,不为世俗所累,保持着纯粹的友谊。尽管他担任官职十年,却从不悔恨这份负责的责任。人们对他的表现感到惋惜,但他自己心境安宁,享受着内心的喜悦。他将继续努力学习,但不知道将来的成就会受到谁的评判。这首诗表达了对个人追求与自我价值的思考。

“又执考书去”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写了送别张兢秘校赴新职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张兢无愧的品行和志向,以及对他离去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友谊之深和人生的坚定选择。诗中刻画了张兢为官清正廉洁、道德高尚的形象,他心怀大志,却不图名利,表现出一种清贵的品质。在送别时,身边的人都对他的决定感到惋惜,唯独诗人感到他能安然且怡然面对,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张兢刻苦学习、奋发向前的赞美,以及对他未来事业的期许。

“又执考书去”诗句作者文同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佑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历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後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更多...

“又执考书去”相关诗句: